7/6 Sun. 2020
束草第二天,轉進雪嶽山登高。
昨日親水,今天樂山,雪嶽山算是久仰的了,頂峰標高 1708m 也是韓國第三高峰,以山勢雄奇與滿山楓紅
常居韓國旅遊套餐 C 位。 親近雪嶽山有許多方式,今天且讓我把登頂宏願留待秋日,炎炎夏日不妨搭纜車
輕鬆一下,一行人合作無間卡位纜車車窗景觀第一排,隨纜車不疾不徐漸漸收穫遠近鳥瞰景色:
纜車站盡頭其實不是什麼山系主峰,但有座細節雖不可考、據信是新羅時期的權金城遺址給人過過古蹟癮,
雖然現場看實在亂石岩石傻傻分不清楚,我也是事後看報紙才知道原來這裡有古要塞努力刷人文氣息。
高崗上就是視野開闊,西面奇石崢嶸、峰峰相連,東面更可遠眺才剛離開的束草市區海景,山丘本身也不乏
怪石與迎風斜張開展的奇樹等 IG friendly 物件,就可惜現場蜂患猖獗,飛啊鑽的還嗡嗡叫囂,
大黃蜂的逆襲逼得大家狼狽早早下山,無緣久待與外星人溝通。
回想起韓國名山套路,除了自身山水稟賦之外,似乎總也不脫四季花木變換與佛門勝地加持,
雪嶽山也不例外,纜車上遠遠看見一尊大佛,下山後自當過去打聲招呼贖個罪。
養著大佛的古剎名為新興寺,歷史遠溯 7 世紀,千年飄搖身世多數時間以廢墟型態面對人,
直到 17 世紀朝鮮時代三個法師同時被托夢蓋廟這才再現往日風華,寺內 1400 年梵鐘、
朝鮮純祖御賜青銅蒸籠、經版、石塔等秘寶不少,極樂寶殿、普濟樓、七星閣等建築也都被標註為重要訪點。
而近 15m 高統一大佛顧名思義,旨在祈願兩韓和平統一,是一系列統一偶像公仔中最北的一座,
前線位置近水樓台,比之前年造訪過的大邱桐華寺藥師如來佛好像因此靈驗更升級:
(桐華寺 https://realman.pixnet.net/blog/post/47255184)
自此返駕首爾,但一路塞車回家途中倒也把握機會順遊春川。
久違了春川,2011 年初次韓國自助行到此一遊後一別近 9 年,昔日翩翩少年今日已成危機中年,
不變的是春川辣炒雞發源地的至尊江湖地位,辣炒雞一條街名店 Woomi 下午兩三點的冷門時段
依舊有不少客人,看來很適合帶老外同事踩點了,奇妙的是替我們料理雞排的竟是一個看似俄羅斯或東歐系列
大媽,別桌也有三三兩兩白人,原來我們一點也不特別,莫非大家都被門口西方人友善的漫威風格海報吸引?
聚焦辣炒雞派風味本身,誒就是辣炒雞排啦,重口味調料炒下去怎麼吃同樣甜甜辣辣,
各家吃起來實在難分高下的結果只好盲從名店人氣,讚一聲 Woomi 好味。
(初訪春川 https://realman.pixnet.net/blog/post/30302380)
有別多年前初訪春川時逢凜冬,這趟盛夏來訪體驗熾熱,冬季戀歌拍攝地都不冬季戀歌了。
而春川除了近郊南怡島外,不少戶外行都頗富趣味,今天趕了倒數第二班江村鐵道自行車活動便格外新鮮。
廢棄鐵路改成自行車道其實挺常見,但好比健身房躺臥踩腳踏車型態的座車式自行車似乎就比較稀少了,
今天我們一行四人合力踩踏推進四人座車不費吹灰,比起一般協力車那真是輕鬆不少,果然站著不如坐著,
坐著不如躺著。 算準排隊時間順利搶得第一台車,沒有前車背影干擾的視野無敵,但可能也因此有
當第一台車的同儕壓力吧,管理員一喊開跑我們便立馬壓著鐵軌全速衝刺,宛如猛虎出閘,風火輪馳騁這段
行經舊金裕貞站、江村站之間長約 8km 的線路可謂一路風馳電掣,勁風撲面那是對領跑贏家的大自然贈禮,
兩旁綠油油農家樂與北漢江畔的秀麗山水亦令人心醉:
但擅長包裝的韓國人,當然不會只是被動的利用自然景觀了。
火車過山洞,按理一片漆黑,江村鐵道自行車硬是把沿途隧道全加上不同佈景主題或是聲光效果,一關一特色,
有隧道兩壁貼滿紙風車、順著車行呼嘯輪轉的,也有整條隧道不斷向你噴發沁涼泡泡對標廉價洗車場的,
螢光隧道夢幻驚喜,夜店隧道一路咚滋咚滋而且是所有隧道最長等,處處可見小遺產大巧思,可玩性超乎期待:
療癒的週末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