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Fri. 2017

拜巴士站人員說好要提醒我發車、但完全晃點我之賜,爽快錯過既定夜車,幸好目的地 Inle Lake 茵萊湖的

生活節奏宛如民視八點檔,錯過也還是能無縫接軌此地時光停格的自然人文風光。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Inle Lake 水域逾百平方公里,有近半個台北市大,是緬甸第二大湖,近 900m 的海拔也是緬甸

最高的湖之一,雨季時水深可達 7m,是緬甸東部重要水文寶庫,珍稀動植物與水產亦頗豐,

今日則供養 7 萬餘週邊陸上水上羅列的大小鄉村居民。

湖光山色當然不容錯過,小船突突突駛向湖心、駛向勝利彼岸,但不知是不是天候不佳因素覺得湖景很一般: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自然風光不算出色,幸好人文景觀夠有內涵。 網上隨意搜尋 Inle Lake,最普遍的圖不外乎猥瑣大叔

一腿金雞獨立站船頭、另一腳軟 Q 以朝天凳之姿將漁網高舉過頂的特殊捕魚技法了,漁網放下還能用腳划槳,

捕個魚是有必要這樣一人樂隊拼很大? 不過據說這馬戲團般的體術能最好的活用四肢增進漁獲產能,

乍看確也如此,雖然今天路過的漁夫們網裡大多只有零星幾尾吳郭。

undefined
undefined

而 Inle Lake 大地恩澤,魚米之鄉,自古當然也成地方信仰中心。

所謂大湖週邊 7 萬居民,除了佔大宗的 Intha 人外,也是包含 Shan、Taungyo、Pa-O、Danu 等

諸多不同部落的集合體,風俗文化雖不同,交流日久佛教也成了信仰最大公約數。

禮佛慶典花樣多,今天竟剛好被我遇到規模最大的一個---Inle Lake 名剎 Phaung Daw Oo

每年差不多這個時候會把廟裡五尊佛的四尊用船載出來遊湖,媽祖遶境的概念,18 天檔期共周遊 21 村,

期間各村男丁們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穿上每個部族傳統服飾並大秀 Inle Lake 名物腳划槳神技,

既像划龍舟大賽也像電子花車般的為佛像神舟開道,音樂震天,喜氣洋洋,熱鬧一片,

隨導遊私闖某水上人家民宅佔據絕佳視角,收穫船隊一支支精銳盡出: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猛男們划呀划

啊~ 啊~ 誰人會凍了解做舞男的悲哀

undefined

哥當年也是亞洲舞王

突然一艘船特別華麗,遠看已金光閃閃,我們知道是大 boss 來了。

大鳥舟首昂然挺立、彩虹佛旗迎風飄揚,佛祖進場就是氣勢非凡: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船隊漸漸遠去,本以為參觀祭典到此為止,想不到導遊還滿有追根究底精神,讓我尾隨船隊們上岸拜佛。

岸邊停車場船滿為患,不知名小廟既是祭典期間佛像臨停歇腳之處,香火之盛不難想像,人擠人擠到佛像前

搖滾區,再退場混入廟前小攤席地而坐的 local 群,米糕、炸豆腐不錯吃,相信在佛光加持下

即便湖邊用水衛生堪慮,也能保我身強體健: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不過本著科學精神,遶境尋根當然不能就此點到為止。 行程稍後我們來到一切的源頭 Phaung Daw Oo 佛寺,

持續套用大甲鎮瀾宮類比,網評有人說這地方比起寺廟更像是間市集,即使到訪時已過早晨進香高峰,

信眾們還是把周圍商家擠得有些空間侷促: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出身年月不可考的 Phaung Daw Oo 曾於 13 世紀廢棄,直到 18 世紀才又被緬甸國王重新發現、並欽點

成信仰中心,老廟也是命運多舛,否極泰來。 而入寺參觀,絕對不會錯過的看點就是五尊佛中留守的那尊了。

本體只是小佛像,但長年被信徒貼出厚達 12cm 金箔外衣,遠看還以為是葫蘆雕像,粉絲的熱情

讓佛祖也只能面目全非: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另一間知名寺廟景點,則是 Nga Phe Chaung Monastery 跳貓寺。

以高級柚木打造的跳貓寺約莫 200 年歷史,寺內多達 600 根柚木柱,規模既大,也以珍藏 Bagan、Shan、

Awa 等地域風格佛像具一定藝術地位,當中從兩尊有佩戴王冠、和頭上無冕佛像的對比,可看出佛祖悟道前後

王子與佛陀的身份轉換: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不過跳貓寺顧名思義,主角是貓不是佛。 原來這裡和尚禪修之餘還兼差馴獸師,竟能將貓培養出跳圈圈才藝,

今天雖然沒能看到跳貓團成果發表,四處可見的小貓相信絕對是貓奴朋友們的旅遊亮點:

undefined
undefined

沒想到來了 Inle Lake 還是脫不了看廟,千佛之國緬甸果非浪得虛名,也只有像我這般文化涵養豐富、

精神思想複雜、玉樹臨風、夢裡有八塊腹肌的男人才不至審美疲勞。 那麼這幾天也都如影隨形的工商服務呢?

畢竟寺廟看完了探探現代人類生活,想想也是不錯調劑,敞開心胸面對自然生成抑或刻意營造的一村一特色

手工藝,首站 In Phaw Khone 村展示了從蓮花提取的纖維編織的衣籃配件,從導遊解說得知纖維提取過程

耗材耗時又耗力,每 200 根蓮花莖產出約 10m 纖維,接著還得捆綁加固,這才能結束備料部分

進入編織環節,善用地方物產的祖宗智慧有時以現代標準來看還是情懷多於實際。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第二村 Nampan 則一口氣展示造船、捲菸、打銀器三種手藝,真要逼得別的村莊沒飯吃。

以 15 人座木舟為例,約花費 5~10 人團隊一個月工期打造,女人們則負責捲雪茄,日產量可達 800 根。

銀器工藝採 98% 純銀混搭少許鋁、鋅、銅合金,村北不遠處還有地方知名的水上農場,且來了才知

小小農技奇蹟竟生產了全緬甸 60% 的蕃茄,Nampan 村氣運在 Inle Lake 一帶堪稱得天獨厚。

(後來上岸往機場路上竟又停在一間 Shan 族作坊,由長得像曹格的大叔示範手製紙雨傘,工商服務不嫌多)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第三村 Ywama 網評正反不一,是最早開放觀光的村莊之一,伴隨而來過度商業化疑慮,

尤其水上市場堪稱一大坑。

但令人意外的是,這裡竟有長頸族。

神秘的長頸族主要居住在泰緬邊境,尤以泰國湄宏順人口最多,遠來 Inle Lake 的約 50 名婦女

則是為了經濟生活考量,有點哀傷,但心懷敬意拜訪當可免除不少純看珍禽異獸的屁孩思維。

長頸族在脖子上套銅環的理由眾說紛紜,今天導遊的理論則是以前山上老虎多,脖子上有環可保護要害

避免虎刎,另外仇家來犯乃至近代緬甸內戰紛擾似乎都可起到保護性命效果,概念可能跟戴安全帽去看

鹽水蜂炮差不多?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本日參觀人家共有 4 名長頸族婦女,彼此關係不明,聽起來有點像是一個老奶奶與其一堆表字輩的孫女們。

老奶奶高齡 76,其餘三人依序為 30、18、17,拿我好奇心當藉口質問女性年齡的導遊真的是很不會撩妹。

奶奶祥和的臉龐,淡定看待歲月流逝,人來人往,照片中人生第一次與長頸族面對面的我還是笑成了死觀光客: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然後瀟灑上岸,搭機返回仰光住一晚後隔日一早離開緬甸。

素聞緬甸是個被低估的旅遊大國,這趟近一週的初訪只有舉雙手贊成。

縱深千年的各地佛塔同中有異,多元族群文化精彩紛呈,最重要是人民謙和有禮,舉手投足都是佛系表現,

但也提醒自己莫忘這個國家的矛盾與困境,期勉未來能持續關心此地良性發展。

而審視 2017 年,至此一口氣湊齊古巴、北韓、緬甸三大鐵幕國,今年對這世界的了解希望也能因此

又多加深一些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alman 的頭像
    realman

    realman

    real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