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Wed. 2017
S 社第一個案子即有幸拜訪中國大江南北,甚至為了深化手機通路理解前進內陸及一些五、六線城市,
就連寧夏銀川也莫名的踩點了。 出差畢竟事忙,今天終於偷得半日空檔吸血一下,朝聖近郊名勝賀蘭山。
賀蘭山,一個似曾相識、僅在岳飛《滿江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詞句中有點存在感的神秘地方,
其實是一組南北橫亙 200km、平均高度 2,000m、主峰海拔逾 3,500m 的雄偉山系,
峰頭連綿氣勢遠看好似萬馬奔騰,故名賀蘭,蒙古語意為「駿馬」,以西是騰格里沙漠、以東為河套平原,
是中國地理和氣候重要分界,古時也是分隔農業社會和遊牧民族的天險,今日則為劃分寧夏回族自治區與
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疆界。
河套一部的寧夏平原自古肥沃,人類文明悠久,近有天龍八部裡相當活躍的西夏王朝在此建都,
遠至舊石器時代即有遊牧狩獵活動。 而欲一窺舊石器時代至西夏先民縱深幾千年生活剪影,
不可錯過考古遺址賀蘭山岩畫。 岩畫身為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是先民故事重要說書人,
當中賀蘭山岩畫既是中國 4A 級景點,也於 1997 年名列世界文化遺產,銀川政府遂自豪的立起博物館,
陳列全球重要岩畫遺址之餘,亦強調中國文明之源遠流長:
最遠年代已不可考的賀蘭山岩畫,其實分佈範圍頗廣,按地域可概略分為南部岩畫、山前草原岩畫與山地岩畫,
我們所在的賀蘭口即是山地岩畫的主要根據地之一,不到 10 平方公里範圍內密集分佈 2,000 餘組岩畫,
當中部分區段山地岩畫較低矮,肉眼可辨,鋪上人工棧道即可供人遊走其間、抬頭瞻仰歷史長河。
臨陣磨槍,惡補一下觀覽知識得知岩畫按照技法還可分為鑿刻法與磨刻法兩種,後者較前者線條粗深,
收尾精細,但擺在現代藝術標準來看都屬原始抽象,只可概略分辨岩畫主題多為人類臉譜與牛羊走獸。
離開博物館,接駁電瓶車不一會抵達棧道入口,走沒多久即捕獲岩羊岩畫以及岩羊牠本人,賞畫新手運氣不錯。
差點看成兩羊出櫃圖
人像,人像,更多的人像
根本瘋狂假面
這兩個人是在演哪齣
這個命名,很直白
猴頭岩畫,據說靈感來自孫悟空,上方岩角崢嶸山頭則象徵壓著老孫喘不過氣的五指山
這幅作品名「坑穴與虎」。 but 哪裏有老虎了你告訴我
不只是岩畫,明朝官員巡查邊塞也落書紀錄到此一遊
最後這張「請惠賜垃圾」,榮登本日墨跡最清晰的高水平岩畫
然後觀覽就差不多結束了。
怒髮衝冠,憑欄處,票價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