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Mon. 2013---Day3 (cont.)

「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

始建於七世紀的大昭寺堪稱西藏地位最崇高的佛寺,非但開藏式廟宇建築格局先河,亦居藏民信仰核心,

環大昭寺內居中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

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

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

神聖如斯,各地遠道而來的藏民在寺前廣場磕長頭成了最經典的風景---not an easy job,

先要雙手合十高舉過頭,接著往下碰額、碰口、碰胸象徵身、語、意皆與佛融為一體後,五體投地,額頭叩下。

這樣的動作重複個幾次就跟體罰差不多了,更別提這裡是高海拔呢,眼前的藏民卻是無止盡的磕頭,

當中更有老婦或身有殘疾者,動作雖緩細節一點不馬虎,動人的執著。










寺外人山人海,寺內擁擠猶有過之,過年搶頭香的概念:







大昭寺為什麼神聖? 很大原因是鎮寺之寶釋迦摩尼十二歲等身像。

等身像即為按照佛祖某一年歲實際身形打造的佛像,藏王松贊干布當年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爾的尺尊公主

即分別迎來佛祖十二歲等身像和八歲等身像作為隆重嫁妝,並分別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恭迎寶像。

由於是真人量身打造還是佛祖本人親自開光的,我想就像杜莎夫人蠟像館會請明星跟自己分身

一起出席記者會同樣的道理,信徒視等身像如視佛祖本尊,朝聖絡繹不絕,但因為實在靈驗,

善男信女往往忍不住摸一把塗金粉,長年下來越塗越厚橫向發展已成大隻佬,不復佛祖 12 歲身形:



熱心的藏民讓出空間、抓著我肩膀突破人潮親睹我佛尊容。 饒是我心靈汙穢也不免小受感召,

出寺想想又折回寺內,獻上哈達白領巾祝願默禱。










寺內許多佛殿也許因時間關係不在參觀行程,直上頂樓天台賞景,

遠眺布達拉宮,近觀大昭寺廣場仍舊無止盡磕頭的人群。

晴空,山城,接近天堂的子民。

我想起了耶路薩冷。 (http://realman.pixnet.net/blog/post/29901065)







至此參拜完畢功德圓滿,閒步寺外一圈街市,狀似八角,名曰八廓街,除了是拉薩內、中、外三環轉經道的中圈,

自古也因香客眾多發展成繁忙市集,以今天的角度來看就是觀光客屠宰場了,藏毯、藏紅花、轉經筒大同小異

商品充斥無數店家,逛著有趣就是始終差一股勁買入手,反而是偶遇幾個沿街叩頭的信眾又再度小小打進我心坎。











夕陽西斜,是時候於飯莊小事補給。 包廂以帝王命名菜色倒是家常為主,李世民廳閒聊許久只待天黑,

旋即折回欣賞帝王水平的布達拉宮夜景:









人群散去的聖地,靜謐中莊嚴升級。

arrow
arrow

    real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