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閃 Kenya,這次更多是支援輔助角色,
但也因跟著投資考察團,頗多給 carry 吃香喝辣的場合,美味的吸血回憶值得作文留念:
3/22 Wed. 2023---Botanica Kitchen and Gin Bar
結束一天的會議,迎來與當地新創公司 mingle 的社交飯局,有那麼點之前跟 big boss 去象牙海岸的味道。
(象牙海岸吃吃吃 https://realman.pixnet.net/blog/post/49144624)
不過今天老闆不在,氣氛自在點,帶著我司投資人一塊拜訪本地頗有名氣的小餐吧 Botanica,
夜晚 vibe 療癒舒心。
Botanica 顧名思義,標榜店內環境宛如植物園般綠意盎然,但今天可能晚上來的關係,現場基本一片漆黑。
另外本店店名附標 "kitchen and gin bar",顯然是料理和琴酒雙自慢了,這就都來一點,
雖然吃起來也就是一般 party food 水準,對比我 10 年前在 A 社的肯亞生活基本上就是
披薩買一送一和炸雞輪流果腹的狀態,還是有那麼點人生發達的自豪(?)
3/26 Sun. 2023---Karen Blixen Coffee Garden & Cottages + Mama Oliech Restaurant
丹麥知名女作家 Karen Blixen 曾多次問鼎諾貝爾文學獎,並曾在 20 世紀初期遠嫁 Kenya,
約莫 10 餘年婚姻暨離婚後的東非旅居生活成了她筆下膾炙人口的著作 <Out of Africa>,
後來更被翻拍成電影 <遠離非洲>,並獲得 1985 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殊榮。
有這麼一個名人加持,那就差不多類似於海明威貢獻不少古巴觀光業的意思,
其故居成了 Karen Blixen Museum,當時勞作的咖啡園也變成了眼前這片飯店兼餐廳的老牌網紅景點。
(海明威古巴踩點 https://realman.pixnet.net/blog/post/46042479)
地處郊外,交通沒那麼容易,但這樣倒也真有點遠離喧囂的度假快意。
老式莊園的環境華貴舒適,老網紅店聲譽非浪得虛名,不過餐飲內容就確實有些平凡了,
烤雞口感是柴犬的柴,pizza 則是滿滿冷凍食品感、吃起來會逼瘋義大利人的那種,
但與前幾天吃 bar food 時心情類似,對比我多年前在 A 社每天比目魚在泥巴裡打滾的掙扎人生,
今天終於第一次來這裡打卡的里程碑,還是有那麼點人生發達的自豪(?)
晚上再戰另一網紅店 Mama Oliech Restaurant。
與白天 Karen Blixen 濃濃殖民時期高大上人設相較,Mama Oliech 就是滿滿草根 power 了,
宛如某人自家院子的潦草用餐環境給人的第一反應是奔放、親民,任何人隨時都能進來借廁所:
料理方面也凸顯了上述定位差異---Karen Blixen 主打西餐,賣西方上流社會情懷,
Mama Oliech 則是端出道地非洲菜宴客,媽媽的味道最讓人縈懷。
而這家店這幾年聲名鵲起,其實是拜臉書創辦人 Zuckerberg 幾年前曾大駕光臨之賜,
本店也大力推銷當年 Zuckerberg 所點傳統炸吳郭魚+ Ugali 玉米糊的所謂
「祖克柏套餐」,經典家常料理瞬間變成老董欽點美食,怎能錯過,
最後從眾的一夥人果然幾乎人手一組,都說臉書懂玩精準廣告,名不虛傳。
味道也是真不差,畢竟我算很早就熟悉並接受這道菜色了,炸魚軟嫩,淋上醬汁美味更加滲入,
玉米糊亦堪稱質地細緻,讓不少第一次品嚐的投資朋友稱善,大家由衷的好評相信就算 po 上臉書
也不怕被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