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二月開啟中國打工人生,第一章隔離隔到厭世,第二章重獲自由大補償,
善用短暫週末深圳、廣州兩邊跑的渾沌時期,探店美食之都廣州秋餐館之餘,也佛系踩了一些景點:
4/4 Mon. 2022, 肥姨瀨尿蝦
來大陸後遇到的第一個長假清明連假,大體上 chill 在家,但也巧合碰上尚未謀面的
新東家 T 社 M 大哥此時人亦在廣州,一頓飯局天經地義。 驚喜的是現在才知道 M 大哥還是個美食家,
這次得到另兩個廣州人同事的在地推薦強推肥姨瀨尿蝦,實力可期。
看這街邊店面其貌不揚、店內卻是高朋滿座的態勢,local 美食勝地的地位已知八九不離十。
店名都叫瀨尿蝦了,總得來一條,其他肥腸啊、空心菜啊、炒飯啊、蠔蛋啊、宮保雞丁啊嗨點了滿滿一桌,
完全就是複刻台灣熱炒店規格,味道更是啊嘶不馬虎,前臂一般長的主角瀨尿蝦香酥多汁、證明不是只有
大塊頭肉多,其他幾道亦宛如教科書般的正點美味,清明亮點無疑是妳肥姨。
4/17 Sun. 2022, 廣州酒家
廣州酒家是知名早茶連鎖品牌,於我也是老面孔啦,畢竟我 2014 年初來廣州旅遊就光顧過,緣份長過八年。
(廣州酒家 https://realman.pixnet.net/blog/post/41506822)
但睽違多時的再訪,除了名字還是廣州酒家,其他全變了,不同分店,不同吃飯組合,更重要是也 try 了
幾樣之前沒品嚐過的菜色,整體體驗懷舊中又見新意。
好久不見的江師傅一家翩然現身,新誕生的二公子更是初次見面。
敘舊的同時也沒耽誤點菜,本日表現三傑我頒給老面孔蘿蔔糕,以及八年前沒吃過的艇仔粥和紅米腸。
艇仔粥顧名思義,一說源自珠江上舟子的漁夫料理,捕到什麼漁獲盡皆倒進粥鍋裡,主打河鮮、海鮮的產品定位
對我來說真是致命的吸引力。 紅米腸的話嘛,吃起來像春捲,只是外皮的部分變成鮮紅一圈,配色高調之餘
亦酥脆餡多,口感視覺兩不誤,幾樣優秀餐點多少給我這昨晚被路邊攤正新雞排擊沉狂拉的身軀回血補氣。
5/3 Tue. 2022, 點都德
該怎麼比喻點都德好呢,他算是飲茶連鎖名店,但相挺的人好像不多,定位不上不下卻又是不少觀光客眼中的
美食名片,我看不如就稱他為飲茶界的三商巧福吧。(?)
總之,我就是觀光客,不來蒐集齊全不行,今天五一連假期間來訪大概因此有人潮 buff 吧,
都已經是下午一點多了還是人潮洶湧,服務嘛好像也因此比較不即時,開局如此心下涼。
餐點陸續上桌,蘿蔔糕涼涼的是怎麼回事,白費了你那積木般擺盤的優質色相,其餘如蝦餃、紅米腸、
黑胡椒大腸等單品也就是個中規中矩,雞肋以上,逸品未滿,fantasy 第六輪的概念吧,鳳爪倒是佼佼者,
可我本人又不是鳳爪粉,左右評量之下好像真的是三商巧福?
5/14 Sat. 2022, 祿運茶居
相對於我找餐廳都是蹭大店沽名釣譽,仔細研究社交媒體評價的 B 女士那叫一個嚴謹。
也因此來到從不在我雷達裡的祿運茶居,定位算是文青精品小連鎖吧,走訪位於頗有台味小街巷裡的分店,
等位同時抽獎全數槓龜,不一會悻悻然入店,並照著網評排行依序點來幾樣人氣單品。
實測結果還真是很優質呢,招牌蝦餃皇內餡飽滿彈牙,通盤評比各色茶點來看,與廣州酒家堪稱各擅勝場,
對比點都德經驗則無疑海放,小連鎖竟成心中早茶巨頭。
最後探店之外,廣州景點也趁機多踩了幾個,不辜負遊客身份。
B 女士打拼的地方琶洲就在珠江南岸,是全中國知名新興發展區域,企業商辦雨後春筍,
人工打造吃喝玩樂去處亦是應有盡有、任君選擇,相較珠江遊船算是韭菜味沒那麼濃的觀光選項,
識貨眼光就連我廣州 local 同事也稱善。
琶洲的白天,來趟沿江行駛的輕軌小旅行吧,時間算準正好拉到終點站廣州塔下看夕陽:
琶洲的黑夜,來趟沿江步道的小散策吧,眼觀珠江兩岸燈火似繁星,還可途經類似台北華山的琶醍文創園區,
琶是琶洲的琶,醍是醍醐的醍,英文諧音還是 party,命名真巧妙,現場看更是酒吧林立、異國料理聚集,
且前後左右訪客不乏老外,隨性湊頭看餐廳裡的駐唱歌手還是老外,讓人懷疑是否全廣州的老外都來到了這裡?
我想廣州註定會在我心中佔據特別的一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