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Mon. 2017

因人潮依然洶湧的緣故,清晨欲再訪泰姬瑪哈陵不得其門而入,便宜了旅遊團和還在睡眼惺忪的導覽大叔。

隨後拉車向西南,挺進位於鄰邦 Rajastan 的 Jaipur,畫出黃金三角第二邊,沿途則順路撿拾古蹟

「勝利之城」Fatehpur Sikri。 從 Agra 向西南開出約 35km 後抵達勝利之城,原本以為這裡下車

就跟去加油站上廁所一樣目的,來了才發現對這座世界文化遺產的輝煌與重要程度低估的可以---

勝利之城曾短暫作為蒙兀兒王朝國都,但早在 Akbar 大帝在此建都之前就已是一塊福地,

不但蒙兀兒王朝開國君王,也就是 Akbar 大帝的祖父曾在此打贏關鍵戰役,苦無子嗣的 Akbar 大帝

當年也在此向占星術士求子後立馬如願,感恩戴德,事後正值 Akbar 大帝向西擴張、劍指阿拉伯沿海

貿易城邦之際,遂遷都於此作為向西擴張的軍事據點,也頗有還願報答皇位後繼有人的意思。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所謂勝利之城,原來不是單一建築,而是整座古蹟供你穿梭,好比大吳哥城內眾多寺廟各有千秋。

雖是一眼看不完,綜觀勝利之城主要也就分皇宮和清真寺兩部分,非考古學家如我從善如流擇要參觀,

且從皇宮探訪起:

Diwan-i-Khas

與他孫子 Shah Jahan 大理石控不同,Akbar 大帝因地方盛產紅砂岩,走務實路線留下諸多優美紅建築,

勝利之城皇宮也是箇中的紅通通藝術翹楚。 皇宮說大不大,倒也佔地 3 平方公里左右,且一面臨湖,

三面以總長 6km 圍牆包覆,國家元首住所維安乍見大體及格。 而這座雖然只用了差不多 10 年,

就同樣因軍事理由廢棄的都城 (當初為了向西擴張遷都來此,如今 Akbar 看向北方,也就豪邁撤出。

二說地方水源不足,三說鼠疫為患),當年卻是花了 15 年規劃打造,自然處處可見建築巧思。

入口不遠處的 Diwan-i-Khas 大廳,功用為讓各種不同宗教的人交流信仰,尊重彼此,共存共榮,

大廳中央的雕花巨柱即結合了各宗教符號,從下至上依序代表蒙兀兒圖騰、印度教幾何、穆斯林圓弧、

基督教教堂、人文主義鋸齒,耆那教非暴力之手,以及佛教蓮花座,展示了 Akbar 宗教寬容的大器胸懷: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Treasury Bank

Diwan-i-Khas 大廳旁小房不起眼,實則貴為朝廷國庫,遙想當年中興保全弟兄鐵桶陣般守衛在側

該是多麼威風。 再看國庫涼亭樑柱造型特殊,鱷身象頭的神秘雕塑既是印度版的古靈閣守財妖精,

似乎也是協助占星術士看見未來的瑞獸: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Pachisi Court

走出財庫涼亭,接續廣場視野豁然開朗。 廣場以前是處刑場,時常上演大象把人踩爆的 live show,

幸好再往前走到 Pachisi Court 廣場,娛樂型態就變得文明許多:觀察廣場地磚整齊劃一,

宛如棋盤般工整,原來還真的可以下起真人版棋局---發源於印度的 Pachisi 擲骰遊戲,

可由 2~4 名玩家參與,最多可從四個方向同時出發,接著陽春的擲骰前進,最先抵達中央盤格者勝。

一般是大家坐下來玩幾圈的宅宅桌遊,但 Akbar 大帝格局就是不同凡夫俗子,一組 16 名奴隸分穿四色隊服

行走棋局,王公大臣們則在高台上俯視賞玩把別人當棋子耍的權力虛榮:

(另一種畫面更賞心悅目的故事版本,則是請舞女們穿上四色隊服操作棋局。

 輸了的美女們入夜好像會有處罰的樣子?)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Panch Mahal

勝利之城王宮部分最雄偉建築之一,五層樓高塔樓向上漸縮,通體由 176 根石柱撐起重量,

遠看亭台樓榭頗有中國風韻。 主要蓋給宮廷女眷的這間華屋,不但是拿來觀賞真人 Pachisi 棋局的高台,

也是 Akbar 大帝印度籍皇后每天清早朝拜日出的儀式場: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Anup Talao

再往前走,Anup Talao 水池地利極優,被早先經過的 Panch Mahal、Diwan-i-Khas 等重要建築環繞,

由四方橋樑通往水池中央平台的設計也與 Pachisi Court 棋盤格局類似。

乍看以為是純裝飾用的水池,其實是宮廷歌唱比賽的殘酷舞台,大臣們在此 battle 獻藝,娛賓晉爵,

敗陣了倒也不必跳水謝罪,舞台名曰殘酷實則佛心,人人有歌唱。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Khas Mahal & Khawabgah

而最接近舞台的搖滾區座位,理所當然要留給國王他本人。 Akbar 大帝寢宮 Khas Mahal

就在水舞台邊,但除了地方大點好像沒啥特色,不知該算不算親民勤儉的表現? 不過細看設計巧思,

依然可發現大帝床位還有高低之分,低位夏季用,上鋪冬天用,冬暖夏涼兩相宜的懶人寢宮讓人

避暑不必去承德、過冬不必下江南,一介武人省了不少風雅生活開支,怎料到了孫字輩還是給花光

蓋寵妃陵墓,故事告訴我們還是別留遺產的好?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Hujra-i-Anup Talao

另外身為大帝,得能游刃有餘討好各國籍皇后芳澤只能稱為基本功。

Akbar 政壇八面玲瓏,就連佳麗三千都巧妙的分別囊括印度教,穆斯林,與天主教信仰,妃子們的寢宮設計

也各自反映女主人出身特色---首先來到來自土耳其的穆斯林皇后寢宮 Hujra-i-Anup Talao,也稱鏡宮,

鼎盛期室內牆上精美鏡面鑲嵌配合幾何與花草等經典清真圖騰,還有象徵穆斯林的五芒星,

都充滿濃濃宗教風格: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就連土耳其浴浴池都有
undefined

Maryamuzzamani Palace

那麼天主教皇后住所又如何呢? 來自 Goa 的葡萄牙皇后相對深居簡出、不講排場,

僅有角落的小廚房滿足皇后的偶爾下廚技癢。 不過畢竟是皇后,鼎盛期倒也是建築內外貼金,

看似陽春的兩層樓外牆上方也有十字架雕刻的宗教元素,大帝撩妹技術一流:

undefined
undefined

Jodh Bai’s Palace

最後就是來自 Rajputana 邦的印度教皇后們了。 當中最重要的一位出身尚武的高貴部族,

是 Akbar 第三任妻子,在位長達 43 年,又是下一任皇帝的生母,還有印度地主優勢,

寢宮為三大宗教中最大最豪華也只是剛好而已,四面高牆宛如宮中之宮,四角高塔各有宦官護衛,

就連床位都有夏宮和冬宮之分,更別提規模不小的印度教寺廟,雕欄玉砌應猶在,空洞神龕則可腦補鼎盛期

香客遠來: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Jama Masjid

以為勝利之城差不多逛完了,原來至此才只涵蓋了皇宮部分,走到大城盡頭柳暗花明又一村,

竟就這麼走進印度最大清真寺之一的 Jama Masjid。 為了紀念預言 Akbar 大帝將獲男丁的

Fatehpur 聖人 Shaikh 修造的清真寺,是整個勝利之城最早期的建築之一,

抱著複製聖城麥加的野心大器打造,廣闊的中庭海納信徒,四周迴廊與主體建築也由熟悉的紅砂岩雕砌而成。

環顧四面樓宇,兩個大門最是惹眼,當中直插清真寺中央的高門以前為帝王進出專用,

另一座規模最大的「勝利之門」則高達 55 公尺,三個拱門連成一氣又有繁複雕花與銘文鐫刻,氣勢非凡,

原來是清真寺主體建築完工 5 年後才擴建添加的,主旨為紀念當年 Akbar 征戰 Gujarat 邦大捷,

看來可類比為印度版的凱旋門: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Shaikh Salim Chishti’s Tomb & Nawab Islam Khan’s Tomb

最後再把視線拉回近處,中庭裡一座優美的大理石小屋,就是聖人 Shaikh Salim Chishti 的陵墓了。

旁邊一處造型雖沒那麼優美,但佔地更大的紅砂岩小屋則是聖人的孫子、也是 Akbar 大帝繼任者

Jahangir 時期軍隊大將的陵墓,且隨時代演進一直都還是聖人家族男性成員的靈骨寶地,

年年豪華清明節,至今健在的第 16 代子孫也似乎生活滋潤,祖先一句誤打誤撞的媚上求子箴言竟爾

福蔭後人數百年,看來我也該改行擺算命攤才是: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掐指一算現在正好良辰吉時,是時候繼續趕路去。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alman 的頭像
    realman

    realman

    real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