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Sat. 2021
S 社大老 MC 返台前畢業旅行,沒有火辣辣 bachelor party,但有三人團古蹟巡禮小清新。
繼慶州、全州之後,此番本魯藉畢業旅行之便再多拿下安東這個歷史名城,雖然若心中想著幾千年縱深
才夠看的話,恐嫌此地資淺,作為韓國儒學聖地,書院、貴族宅邸等老房還是保存了相當數量,
小小鄉里遍地是景:
陶山書院
長程巴士落地安東後自駕,首先來到陶山書院,與韓國其他 8 間書院甫於 2019 年名列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理學四大書院昔時執入仕子弟教育牛耳,韓國則有 16 世紀朝鮮時代儒學大師李滉執教的此間陶山書院
跨海呼應,除了李大師本人很秋成了韓國千元紙鈔人物之外,依山傍水的書院建築群落也成了全國名勝,
作為校外教學地點還能兼緬懷舊時代讀書人風韻,就可惜今天看到的高中團體顯然聽不進現場解說,
一心只想早點解散與異性同學廝混。
入口處有孔子後人送來的牌匾,來自儒家天龍家族的眷顧加持讓此地儒家分數 up:
沿綠林道走進陶山書院,庭中有奇樹,一旁緊鄰韓國第一大江洛東江大水波平如鏡,
山環水繞實是潛心做學問的好地方。 拾級而上檢視書院群落各建築,最重要的就是一間陶山書堂,
是當年李滉住所與實際教書地點,兩廂房一為教師座席,外型宛如 VIP 包廂並設有地暖,
一為學生座席,潦草陽春,儒家就是講階級:
陶山書堂之外,其餘建築多為李滉大師死後,弟子們與儒生們合力增建而得,既擴充書院規模也設置祠堂
追念先師,「陶山書院」匾額更為其時朝鮮時代宣祖御賜書法名家韓石峯親筆匠作,至於博物館則是現代人
割觀光客韭菜的新設陷阱。 制高點俯瞰老房群,一磚一瓦與植栽綠意錯綜穿插,遠接洛東江映照青山,
攝影小白如我都能輕鬆捕捉不敗構圖:
退溪宗宅
逛一圈陶山書院好像就被李滉大師圈粉了(?),其後人重新整建的紀念宗宅自是不可錯過。
李滉號退溪,一代儒學泰斗,日本人稱為「東方朱子」,但不知怎的這麼一個響叮噹的人物,
宗宅的維護竟有些落漆,參觀遊客人潮比之陶山書院更顯得冷清寂寥,進出沒幾分鐘看不出啥特別名堂,
也就當即交差離場:
安東舊市場燉雞一條街
說到安東美食,安東燉雞就是最佳代表,沒有之一。 所謂燉雞,其實也跟醬油紅燒雞沒什麼兩樣,
然而料理雖單純,食材、醬燒配方、掌廚火候等還是有高下,發源自安東的這道庶民料理尤以市中心
舊市場內的燉雞一條街為一級戰區,30 餘家老字號新勢力各有擁護者,網評一時瑜亮,店門前人龍旗鼓相當。
既然做功課也等於沒做功課,我們老樣子跟著感覺走,看到一間「元祖安東燉雞」也就當他真是燉雞發明人了,
更別提店外大媽大火現炒 live 秀是如此讓人垂涎(我是說燉雞不是大媽),小等一會入座也甘願。
兩人份燉雞就超大份,真是太美妙的城鄉差距,而更美妙的差距則是雞肉之鮮美滑嫩,與我在首爾吃過的
不少地方相比真不在一個檔次,誰說燉雞沒有技術門檻呢?
河回村
午飯後前進安東另一重量級景點河回村,得名源於小村落三面被洛東江包圍,河回河回,大河在此環迴。
然而三面環水自然風光固然精彩,河回村更因其完整保存朝鮮時期住宅樣式和村莊形態而深具人文價值,
名列世界文化遺產那是不在話下,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美國總統小布希都曾造訪的輝煌履歷則堪稱
冠蓋雲集。 走進外圍入口,沿河堤走沒多久首先可看到洛東江對岸的懸崖芙蓉臺,據說登上崖頂回望
可享河回村無敵鳥瞰視野,但現在也不知是否疫情使然,現場並無渡船跨河遊覽,只希望過去沒有遊客
被遺留在那兒,然後過個幾年因與外界隔離演化出什麼新亞種人類:
前方一陣熱鬧,走近瞧瞧發現舞台上正演出安東地區的代表傳統技藝面具舞。
面具舞其實很好理解,阿不就戴著面具跳舞,但面具材質和造型大有講究,不同臉譜對應不同角色,
不同角色也就有特定的發揮場合與任務,酬神、祈福、婚喪喜慶乃至純粹文娛項目之一,面具舞其實早已在
韓國國內各地開枝散葉,並衍生各種在地特色,但今天全國仍以河回村為武林正宗,除了有別神祭假面舞的
常設表演外,疫情前每年秋天更有國際假面舞節,廣邀世界各地舞林高手來 battle。
實際觀賞演出,坦白說很難 get 面具舞深層意義,畢竟我眼中就只看見一堆戴著面具穿古裝的人物
隨音樂搖擺而已,看似沒啥技術含量,現場反應倒是無比熱烈,攝影大叔團大砲排排站,
今天顯然又有什麼活動的樣子遇到不少小模外拍,這趟好像就值得了(?)
接著終於開始逛村,因村內從上流階層的瓦房到普通居民的草房都保存良好的關係,時空穿越劇演得逼真。
此外有別於不少韓屋村早已轉型成純博物館或是主題樂園,河回村至今仍有居民,因此能入內參觀的建築
其實不多,迎合死觀光客的商店、餐廳什麼的更少,雖然對習慣去過度商業化景點的本魯來說,
此地堪稱意外的荒涼,單純就歷史巡禮角度而言,河回村重要性不言可喻。
最後來到近代人新設的河回世界面具博物館,光名字即展現將地方傳統連結世界民俗共有記憶的野心。
不難想像全球各地都有面具相關文化,對應的是自古人們藉由戴上假面的身份轉換,探索不同精神世界,
目的也和安東一樣多元,從宗教到世俗不一而足。 想通這層道理後,比預期更豐富的館藏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中國戲曲臉譜,日本能劇、天狗面,東南亞偶戲,非洲木雕面具等等,甚至連威尼斯面具和萬聖節科學怪人頭套
都現身,代表當代流行文化,若是再有奪魂鋸人偶簡直全明星陣容嘛。
屏山書院
仿佛嫌一個陶山書院書卷氣不夠似的,離開河回村後我們又加碼參觀了另一座世遺瑰寶屏山書院。
此建築前身為豐岳書堂,後為紀念朝鮮時代壬辰倭亂抗日有功的名臣柳成龍,整修為現存的屏山書院,
內有供奉其牌位的尊德祠和講堂立教堂,以及保管文物的藏板閣等處室,陶山李滉,屏山柳成龍,
一時怎麼給我一種台北車站館前路各大補教名師分庭抗禮的感覺?
月映橋
比起陶山書院,屏山書院因較偏遠且名氣較低,往往落得一個 “nice to have” 的景點地位,
所幸實地考察其建築美學真心不差,在此樂於為其平反。 結束屏山行程,我們再接再厲踩點月映橋,
得名一說係因紀念水壩工程而被遷移至此的古蹟月映臺,二說乃參考附近月谷面、陰月谷的地名所致,
雖然不論因由為何,對照今天一整天的訪古行程,2003 年才完工的這條橋肯定稱不上什麼古蹟,
身為韓國最長木棧橋,籬笆般跨越一片秀麗山水已是佔盡地利,更別提長橋造型取材自本地考古發現的
李應台夫妻墓:這段朝鮮時代的淒美愛情故事始於丈夫英年早逝,終於妻子為了早逝的丈夫,
墓中留下感人肺腑的悼亡信,並剪下自己的頭髮做成草鞋與丈夫合葬,官宣聲稱月映橋即以此為靈感,
將草鞋加以形象化設計而成,希望能讓他們的愛情化為這座橋樑永遠延續,自然風光加復古人文美學加
圈粉故事加夜晚橋上光雕與水中蕩漾月光的外掛,月映橋怎有不受歡迎的道理呢?
烤青花魚乾
本日行程最後照例以地方美食作結。 不靠海的安東除了燉雞之外,不知為啥鹽烤青花魚乾也很有名,
晚餐於是變成欲罷不能又點了一次燉雞外加烤魚乾的庶民海陸組合,滿桌料理,滿桌對地方的敬意。
個人並沒有很愛魚乾啦,畢竟都搞成魚乾了,也就沒有所謂肥美出汁的口感了,嘴裡啃著魚肉,
心裡想著先人的刻苦勤勉恰如魚肉之堅韌,預期明天應該也能在路邊小溪看到青花魚逆流而上(?)
好久沒那麼充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