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Sun. 2018
本日行程始於重口味路邊攤,朝聖網路上流傳的神秘炸雞。
講真,來自鹹酥雞大國台灣,又時常接受韓國炸雞啤酒洗禮,炸雞還是...吃不膩,
看看這攤 Hat Yai 超不健康的暗黃成色基本上就是美食保證了,點一包外帶到附近傳統早市旁公園坐著吃,
酥脆多汁,美味完全抵消大啖垃圾食物的罪惡感有餘。
素帖寺 (Wat Phra That Doi Suthep)
佛國泰國走到哪都有名剎,山城清邁自然也有許多歷史悠久寺廟。 當中郊外的素帖寺不容錯過,
地處素帖山上視野絕佳,遠溯 14 世紀的古廟建築也看點十足,相傳當年有隻白象馱著佛祖舍利子
遠從斯里蘭卡飄洋過海來此福地落腳,苦力無雙好比航海王的移動象島佐烏,素帖寺亦因其傳說色彩
自此成為地方信仰重鎮。
胯下的機車隨著我們上山不住悲鳴,但來到廟前 300 階長蛇階梯輪到我們兩腿瑟瑟發抖:
三步兩步艱苦上山,有喘有保庇,不一會抵達主殿後還是得不免俗的說聲不枉走一遭。
寺內隨處可見金光閃閃,正中央指標性 22m 高黃金舍利佛塔在陽光下更顯燦亮神聖,
惹得一群放不開執念的和尚瘋狂拍照打卡,看來老中小師傅們還未斷開俗世慾望,有待修為:
而標高逾千米的素帖山,登高遠眺清邁市區景致同等精彩。
用心打造稍微突出山崖的觀景台,廊柱雕工精細,天花板還有 12 生肖鑲金浮雕,高檔硬體搭上不敗山景賣點,
老廟也懂待客手法與時俱進:
清邁大學
回想自己歐美旅遊常跑大學城沾沾書卷氣,反觀亞洲城市就沒那麼愛跑校園,但反正今天時間多,
下山第一件事就是順遊清邁大學。 結果進校參觀要強制參加收費導覽行程咧,最離譜是不入團連拍照都禁止,
走到哪阻攻到哪,辛苦了導覽小哥踩著風火輪硬要遠遠飛奔過來嗆聲擋鏡頭。
不過上有對策下有對策,騎遠一點再偷偷下車,一邊還得加意躲藏只差沒有匍匐前進,本擬校內漫步散心竟爾
變成與校方遠遠諜對諜,幸好遠拍清邁大學版的醉月湖得手,反撲校方管制氣焰戰成一比一。
(走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連騎機車進校園都是不被允許的,這局看似五五波的擅闖校園戲碼看來還是我勝了)
清曼寺 (Wat Chiang Mun)
午餐向隅泰北東北菜名店 Lert Ros 烤魚,幸喜隨選替代方案 Cooking Love 文青餐館也是人氣網紅店。
飯後繼續寺廟巡禮,來到號稱清邁市區三大廟之一的清曼寺,始建於 13 世紀是清邁歷史最悠久寺廟,
也是由泰北三個鄰近友好佛教王國的三個君王合力多次擴編整修的工程大作,正殿兩邊柚木廊柱展示經典
泰北蘭納建築風格,殿內則供奉坐姿持缽釋迦牟尼佛像。 一旁不起眼側殿有仙則名,外型比之正殿雖顯得
低調陽春,裡面卻安有一尊來自斯里蘭卡大理石佛像,據信具有降雨神力,以及另一尊珍貴水晶佛像,
因經多次戰亂仍保存完好在信徒間產生能抵禦禍害聯想,拜兩佛求得風調雨順還兼消災解厄,C/P 值頗高:
以為兩間佛殿已包辦本寺亮點,怎知來到後方庭院才知還有一個壯觀的石雕象圈佛塔。
相較兩佛殿正宗泰北風格,白底金頂的象馱佛塔為斯里蘭卡建築樣式,與現已斑駁、還原可得神象身上的白漆
一起呼應白象遠從斯里蘭卡運來佛祖舍利的模範外送員故事。 黃金塔頂照例珠光寶氣,基座 15 隻石雕大象
則屁屁相連、大頭朝外,既神聖又可愛:
拜縣 (Pai)
就在好像要對看不完的佛寺感到審美疲勞時暫別清邁古城,大陣仗拉車深入山區秘境拜縣。
拜縣原本只是來往泰北清邁、湄宏順兩城之間巴士休息站所在地,吐納交通人潮之餘倒也漸漸發展起來,
沿著拜河的山城風光號稱泰北小瑞士,悠閒慢活的深山生活節奏也吸引世界各地背包客來此長居,
旅店、酒吧越開越多,先天條件理當鳥不生蛋的小鎮自此完成自助旅行天堂的華麗轉身。
想像一下今天客運開到南投,然後一下車發現現場全是老外的錯愕感,大概就是我初訪拜縣的心情。
這麼多山城為啥就是這裡成了背包客烏托邦,怎麼想都不 make sense,不如乾脆啥都別想,
入境隨俗與洋人們一同揮霍人生。 但先去郊外旅館 check in 的正事得先做,看看頭上宛如估狗翻譯的
「石牌村快樂」旅社招牌,作為台北市北投區石牌居民的我表示他鄉遇故知,胸中燃起欲競選里長政治野心:
最後返回拜縣 downtown 消磨夜生活,不過也就是晚餐小吃加按摩的小確幸 SOP 而已。
餐飲隨便選都好吃,但 B 女士遇到馬到一半受不了喊卡的人生最爛按摩,事後也只能琢磨
被臨時 call 來支援的不靠譜按摩阿婆怎麼還不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