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Fri. 2024
人說旅遊往往是一群活膩的人,去到另一個別人活膩的地方。 但換個角度想,當有友人來訪時,
作為 local 地陪反而有不同興致重新 review 諸多自己習以為常的人事物,這次也是拜老闆委託一個
我根本之前也不認識的同事陪玩任務之賜,讓我有機會拉上史董增廣北台灣見聞:
士林官邸
應該是 N 年前有來過,但可想而知印象為零。 開箱老蔣的家,概略分外花園、內花園、正館三部分,
當中內外花園參訪者眾,畢竟也差不多就是公園的意思,正館就屬於我這種歷史控的微 hardcore 行程了,
加上同事是大陸人,一訪老蔣宅邸秘辛那是勢在必得。
正館又分上下層,下層從公、上層屬私,具體再看一樓作用則有穿堂、小客廳、餐廳、大客廳之分。
各廳室作用都可顧名思義,但內含文物價值倒值得多說幾句,例如門口名為慈石的大理石紋理自成山水,
會客室一副特色十足的中國武將造型西洋棋頗有鎮館之寶實力;再如權充候客室的穿堂牆上掛有蔣宋美齡畫作,
小客廳兼小型會客室裡的壁爐上方則懸著蔣介石母親王太夫人遺像,算是歷史課本沒見過的生面孔,
藝人凌波、華興少棒隊和 Ace 郭泰源都曾來此與第一夫人有約。
宴請國內外嘉賓的餐廳,還能跟小客廳合併成電影放映室,壓軸的大客廳作為接見外賓的主要場所則呈現
西式風格裝潢,中規中矩不過度鋪張,但也有諸如時鐘+瓶子=時時平安、 室內方桌圓桌交陳寓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這段很明顯一旁的導覽員想翻成英文遇到很大挑戰) 等中國文化色彩的裝潢心思。
抬頭再看四個大圓窗向戶外借景,迴廊旁圓窗上還有第二件蔣宋美齡畫作,提醒遊客當年官邸也是女主藝廊:
上來二樓,就是男女主寢室、書房、私人小飯廳這些 private space 了。
蔣介石臥房二連間,可看到戎馬一生老蔣一絲不苟的摺豆腐被內務打理功夫,若以國軍標準衡量大概就是都可以
準時放么八的程度,但一張類似牙醫診所躺椅的家俱也見證了老蔣晚年腰桿不好的辛苦時光,一代名人民國 64 年
4 月亦在此病逝,留下身後正反評價。
隔壁棚書房後來多兼作客房,民國 42 年甚至還接待過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尼克森下榻一宿,履歷增色不少。
再看小飯廳,老蔣夫妻前者慣吃中餐,後者偏愛洋食,但菜單大抵家常,都是些類似包子、稀飯、吐司等
庶民料理,且一般廚師出甚麼菜就吃甚麼菜,老蔣的簡居哲學還是透過這些日常的小片段變的形象起來:
最後就是女主臥室、畫室、書房三連間了。
只能說宋美齡真是名門閨秀吧,來台初期即向黃君璧、鄭曼青等大師學畫,尤擅山水、花鳥,
閱讀亦涉獵廣泛,Time、讀者文摘等英文刊物亦信手捻來,要當好第一夫人角色總得內外兼修:
總結士林官邸,比起早些年參觀過一樣曾作為老蔣住處的青島花石樓,我會說少了浮誇、多了親民,
整體褪去鉛華而更顯人味吧!
(青島花石樓 https://realman.pixnet.net/blog/post/47489877)
陽明山美軍宿舍
與其說來台北就該來陽明山,我想不如說有史董陪伴就該來陽明山跑山吧。 成家後的史董雖然開車內斂好多年,
參觀完士林官邸後還是俐落的帶我們上山覓食,正好幾年前一排老美軍宿舍改建活化成餐廳,嚮往久矣,
今天就來欣然開箱其中一家名店康迎鼎。 康迎鼎,就算唸十遍也不會變曾文鼎,本店據說小籠包一流,
雖然「全台海拔最高小籠包」的噱頭跟美食關聯不大,來了還是點一份蟹粉小籠包,外加老皮嫩肉、
櫻花蝦炒飯、空心菜、豆酥比目魚、鮮肉煎餃、粽子、八寶芋泥滿滿一桌跨菜系的爽點大雜燴,
總體而言皆堪稱駕馭自如,不像在國外如果看到某間 Chinese Restaurant 還是 Taiwanese Food 裡面啥都賣的話
基本悲劇。 其中個人 no. 1 是櫻花蝦炒飯,香氣撲鼻,乾爽風粒粒分明炒法亦投我所好,饒是小籠包也挺優秀,
一時仍頗有康迎鼎是被小籠包耽誤的炒飯店感慨:
中山樓
飯後續訪中山樓,真是多虧史董帶路我才第一次知道陽明山上還有這棟龐然大物。
不來不知道,原來台幣 100 元鈔票背面圖案就是你中山樓,名字取的大器,身世也頗傳奇,乃 1966 年時
慶祝國父誕辰 100 周年的世紀建案,並在 1200 名榮民工忠黨愛國的 buff 下,僅花 13 個月即克服陽明山上
硫磺坑不利施工條件璀璨落成,更造就工程主監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的不世功業。
綜觀中山樓格局,樓高三層的老房大致分一樓會議廳、會客廳、中華文化堂以及三樓國宴廳等 6 個主要看點。
在導覽義工帶隊下解密中山樓過往榮光,白丁如我這才知道上述中華文化堂就是歷史課本上所謂「萬年國會」的
會議所在地,舉行了總統直選前的歷屆正副總統選舉,以及歷次中華民國憲法修正案,堪稱中華民國台灣民主
演進的最佳見證人。 廳房挑高 9.5m,象徵 95 至尊,近 2,000 席位排列井然,兩側「以國家興亡為己任」、
「置個人死生於度外」 16 字對聯乃蔣介石臨終遺訓,凹凸牆面、厚重地毯等一眼看不穿的建築巧思則號稱能
有效清除室內回音,確保議會各人發言均能鏗鏘有力。 拾梯而上,記者席視角向下盡覽過往重要國事現場,
另有上方橫批「繼往開來」的老蔣父子塑像,還有郵局、電話局配置,抬頭看「福」字、「壽」字宮燈則再次
呼應中山樓乃慶祝國父誕辰 100 周年的修造背景,雖然全館號稱有 48 種宮燈造型今天注定是無法一一驗收啦:
來到國宴廳,是過去總統就職宴,以及款待外國元首或各國使節之處,但為了讓會期期間議員有地方吃飯,
這裡最後搞成可容納 1500 賓客的廣袤空間,格調瞬間降成廉價團夥合菜館。 牆上的擺設倒有點東西,
遠看不大的梅花浮雕其實有一層樓高,兩側嶺南畫派大師歐豪年 520cm x 260cm 巨幅「奔馬」作品
飄逸靈動,無奈長年已被此地硫磺氣燻黑,多虧歐大師雅量幽默,出席畫作 50 年紀念活動時一句
「把我 50 年的東西搞成 500 年歷史斑駁,更加值了」,一時蔚為佳話,導覽義工今天也才有梗跟遊客們豪洨:
移步三樓圓廳,裝潢擺飾有講究,從天花板到地板皆呈圓弧形樣態,家具也唯圓是尊,圓桌、矮凳打造祥和
談話性節目空間感,過去也作為招待外賓品茗閒聊的待客會所。 窗外陽明山景遼闊,牆上掛著四件臺灣玉與
珊瑚組合成的四季掛飾,門口兩張很秋類似龍椅的東西則是過去國民大會議長和副議長的專用座椅,
但此間高光乃初任民選總統李登輝就職當天、14 邦交國元首在此聚首慶賀,民主演進同框又一樁:
回到一樓,途經 100 階階梯,左右扶手又各有 100 顆花蓮大理石壽桃,給國父祝壽果然高規格。
下一站西廂房,乃老蔣私人辦公室以及邀約高級將領早餐會報的地方。 據說以前要升將官的官員,
老蔣會在此親自召見,如果被帶領從不同的門進出,回去就一定可以升將軍,反之原地踏步軍旅庸碌,
堪稱將官版本殘酷舞台,西廂房因此又有「點將台」稱號:
眼前一亮,來到另一空間一樓會議廳。 這裡主要舉行高級軍事會議,正中央大型橢圓桌與擁擠座位頗能具現
當年文武百官多頭攢動的會議張力。 門口兩幅畫也是看點,右邊乃宋美齡老師黃君璧所繪,左邊是甘迺迪夫人
賈桂琳學習中國畫的老師旅美畫家汪亞塵手筆,共同處是皆為第一夫人業師所著,相異處是畫風一中一西
相映成趣,文物還是得靠導覽提醒細節:
會議廳對面的會客廳也是最後的導覽點,大小與會議廳差不多,可同時容納 80~100 位與會貴賓,
包括金龍少棒隊小選手、飛躍羚羊紀政、亞洲鐵人楊傳廣等都曾是座上賓,導覽此時也很社會化的
以一句「今天你們也是此地新增的貴賓」總結這趟小旅行,最後還得到史董便車下山服務也算賓主盡歡啦。
(to be continue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