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Sat. 2024 (cont.)
蘇州可看之處甚繁,當中園林堪稱景點 C 位,誠所謂「蘇州好,城裡半園亭」。
至今仍留存的破百處園林中,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獅子林合稱蘇州四大名園,當中拙政園和留園又與
北京頤和園和承德避暑山莊並列全中國四大名園,兩位南方私家園林代表與兩大北方皇家園林分庭抗禮,
說甚麼都得瞻仰瞻仰。 而拙政園多年前本魯就藉出差之便有幸拜訪,今天踩點留園那也是勢在必得啦。
(拙政園 https://realman.pixnet.net/blog/post/27696971)
入園立馬迎來「吳下名園」匾額,語音導覽機也開始講述留園掌故。
首先留園之名本身已大有學問---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直到乾隆/嘉慶傳到第二任主人手裡,主人姓劉是謂劉園。
同治/光緒年間傳到第三任主人盛康,也是清末重臣盛宣懷之父,其時採取園林易主常見的諧音改名作法,
劉園遂成留園,另外也有希望園林置業永留盛家、以及讓客人流連忘返之意,題名巧思足見用心。
而綜觀留園格局,佔地達 35 畝園林可概略分為東、西、北、中四部分,其間中部為山水造景精華所在、
東部以園林建築見長;北部號稱保留田園風光也不知是不是預算不夠,西部則引林入室、就近賞玩戶外野趣。
從玄關走進園林中部,竟須 go through 差不多 50m 長廊,S 型布局搞的彎彎繞繞為隧道盡頭的驚喜鋪陳,
一抹白牆前兩株老樹交纏連理,是謂「古木交柯」,兩樹、一台、一匾,以粉牆作紙,成一幀立體國畫:
轉頭向右,眼前無數造型各異窗格已影影綽綽透出後方的山水,隨人群流動進退就有不同遮蔽/解碼畫面,
呈現園林常見所謂「移步換景」的講究。 走完整段長廊,全景圖領域展開,一大一小兩水池由曲橋隔開,
池中假山、涼亭點綴,環湖一圈則見大小建築,當中又以涵碧山房最重量級,得名源自朱熹詩
「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主要做為園主邀客共賞園林山水的美景第一排會所,
更是當年蔡元培舉辦婚宴的地方;涼亭則以可亭最知名,裡面桌上竟還嵌入真貨版的古生物化石,
真不知留園是對文科生還是理科生更有魅力了:
前進園林東部前,也留意下環繞中部造景的曲廊。 廊係有頂通道,既有遮陽擋雨實用功能,也是景點間的串場,
且相比涼亭觀景的靜態視角,人在廊中穿梭顧盼也得到動態賞景體驗,就不知是古人有智慧還是後人愛附會解讀,
胡謅昔時建築理念。 而留園全長達 700m 的曲廊不甘僅作串場配角,一段連接平地與山坡的爬山廊高低錯落、
明暗相間,竟然又給名列蘇州園林三大名廊啦,雖然搞不好有迴廊的園林可能也就個位數之類的,橫豎是張獎狀:
續往園林東部,眼前的西樓乍看沒啥玄機,細看卻見東西牆面造型不同,西邊粉牆漏窗+飛檐翼角與西面
人工池邊的曲溪樓設計相呼應,東窗則採木菱花裝飾,在尺度和比例上與即將參觀的東面建築五峰仙館設計
相得益彰,集園林東、中部特色於一身,堪稱黑白郎君、完美轉場:
接著終於步入以建築見長的園林東部,迎面而來五峰仙館,280 平方米的廣闊空間前身為園林主人藏書樓,
後經幾番擴建翻修成了留園主廳,號稱「江南第一名廳」。 廳堂前院就有精彩,但見假山高聳、五峰連綿,
遂得五峰仙館之名,這片看似雜亂的石堆也是蘇州最大的廳堂假山,與 host 它的江南第一名廳可說相當合襯;
探其細節大面向隱現廬山形象,取自李白「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詩句,小面向則號稱五主峰下
還有 12 座小山頭,各自對應 12 生肖模樣,無奈今天人滿為患,欲近觀 verify 而不可得,只好腦補 12 生肖們
就是如此維妙維肖:
回頭進廳,但且慢進廳,當留意腳下階梯尚有玄機:乍看就是一堆亂石壘成,石材實則名為朵雲石,取其人人
腳踩祥雲、人在雲上做人上人的寓意,園林主人精神勝利法可說掌握嫻熟。 總算進廳,整體還分內、外兩進,
先抵達的外廳係宴會廳,也稱楠木廳,楠木裝潢和家具質感佳、紋路好,也相對防腐,第一眼看這片深咖啡色調
亦賞心悅目。 zoom in 室內細節,以中間圓桌為界,東主座、西客座,由近而遠對應賓客兩方親疏與身分地位,
若是本魯應該直接窗邊報到;再看擺設千秋,中間供桌上由左至右大理石屏、辟邪安徽石、青花瓷,
兩旁的大面以絲綢織成的紗隔屏風更是亮點,作為內、外廳分隔,本身有花鳥畫內容,透光的絲綢材質亦巧妙
連通兩面空間,隱隱約約畫中有畫。 角落還有來自德國的鐘,兩面牆上又有大理石掛屏,但裱框頗有學問,
上圓框、下方框,體現外圓內方、天圓地方哲學與世界觀:
轉到後廳,佔地僅五峰仙館 1/3,昔時作用也就大家品茗消磨時間而已,或者有客人來訪時作為女眷的躲避處,
也可以是僕人聽候差遣的小後台,地位遠遠不比前廳。 然而本該乏善可陳的內廳/後進,竟擺放了號稱留園三寶
之一的大理石坐屏,偌大一面圓盤取自雲南點蒼山,明晰的大理石斷面紋理集明月、清風、野山、飛瀑等山水畫
元素於一身,好一幅天然的雨過觀山圖:
走出五峰仙館,周圍一些衛星建築亦值得駐足。 西廂一小房,題名「汲古得修綆」,乍看不明究裡,
原來是主人書房,所謂「汲古得修綆」字面上意指想打深井裡的水當用長繩,比喻要想求得高深學問,
必須使用正確的方法和下極大苦工:
往東則有石林小院,顧名思義是個滿佈石頭造景的觀景空間,只是園林主人實在很懂生活情趣,
賞個奇石也要在空間設計上琢磨再三,小院尚再往下隔出 6 個小小院, 互相連通、院外有院,
每個院的景觀窗兩面看、不同角度看還 frame 了不同石頭特寫,遠看還能捕捉不同別院
石頭、牆面、漏窗的任意全景,可謂百逛不失新意。 其中最有名的一顆石頭當屬眼前的鷹戲獵犬峰,
不須解釋也知道這塊巨石上半部長得像老鷹下撲、下半部長得像獵犬昂首啦,但到底像不像最終也得靠想像:
緊接著參觀又一重量級建築,林泉耆碩之館是也。 拆解命名由來,「林泉」指山林泉石,比喻隱居遊玩場所,
「耆碩」乃年老有名望之人,合起來就是德高望重的社會名流聚會之地,VIP 包廂非閒雜人等可以下訂。
那麼名字取的霸氣,建築又是否能名實相符? 林泉耆碩之館為江南最大鴛鴦廳,而所謂鴛鴦廳係指同一屋簷下
有兩成對廳堂設計,屋中有屋,一屋兩翻軒,此間鴛鴦廳南北院各有不同講究,南院為女廳,裝八角窗,
主賞戲曲與庭中樹木,北院則為男廳,裝大器方格窗,在舊時男尊女卑觀念下主賞另一面更精彩的太湖石陳列。
說到留園太湖石,首推鎮園之寶冠雲峰。 論傳奇身世背景,冠雲峰據說是宋徽宗時,愛石的皇帝每每從江南
運送奇石赴京,但這稱為「花石綱」的搬運作業因耗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終不可持續,冠雲峰即是其中一顆
運到蘇州附近然後物流隊伍鳥獸散的棄石,時代流轉數百年終於等到盛家花錢收編也算福報;論美感價值,
高 5m、重 1.5 噸的冠雲峰為中國最大獨立太湖石,形象若雄鷹盤旋巨龜之上,側看又作女子梳妝樣貌,
從西側觀賞又似送子觀音法相,姿態百變,若再以宋代石癡米芾太湖石瘦、皺、漏、透的審美標準評判,
骨架修長、紋理曲折、千百孔隙玲瓏透光的冠雲峰那也是顏值頂天,無怪乎其既是留園三寶之二,
也是江南四大奇石之一。
而集園林主人三千寵愛的冠雲峰,展示也得花心思,立於水池邊,是謂浣雲沼,以水襯石宛如正妹+濾鏡;
附近還有兩顆分別名為瑞雲峰和岫雲峰的陪襯太湖石,三座峰合稱姐妹峰,現實生活裡園主盛康的三個孫女
也分別取名冠雲、瑞雲、岫雲,姊妹峰名符其實,一時佳話。 再往外圍看就是一些配菜建築了,觀石的冠雲樓、
冠雲亭、冠雲台,以及盛家禮佛的貯雲庵等,顯然都是因冠雲峰而貴,但冠雲樓不可小覷,裡面牆上一幅魚化石
正是留園三寶之三,至此湊齊三寶、佑我日後三餐溫飽:
最後就是北部和西部的田園山林風光了。 北部現在主展盆栽園藝,佔地 1500 平方公尺的盆景園竟然又名列
蘇州園林三大盆景園,就問你留園處處爭先累不累。 隨意逛逛,得到蘇派盆景講究構圖枯榮相間,而且還分
五大派系等無用知識後又去西邊走了一下假山流水後離開,但留園的回憶肯定會久留不散、一如盛家園主最初
修園的企望啦。
(to be continue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