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 Mon. 2018
年年有山爬,這回再次遠征海外,為了東馬神山飛來大馬國沙巴首府亞庇市 (Kota Kinabalu)。
亞航擠擠擠,入關熱浪襲,初次踏上婆羅洲土地是風中帶著鹹(味)濕(氣)、熟悉的島國氣息。
加雅街
搞定 check-in 都過了午餐時間了,幸好旅館附近就有亞庇景點之一的加雅小吃街。
其實也差不多就是唐人街啦,畢竟華人佔比本地人口 1/5 強,不長不短小吃街的馳名美食也就不乏
華人膳食根源混雜在地食材的 fusion 色彩了,叻沙、牛雜、麵食、粉食、煲飯等料理輪番擔綱
各大名店招牌菜,今天光顧的佑記肉骨茶也是各種榜單都不會遺漏的優等生。
正好來訪時間尷尬避開用餐人潮高峰,晚上再經過才終於一窺其真正人氣。
星、馬兩國肉骨茶正宗之爭各自圈粉,我本人正好比起新加坡著重胡椒提味流派,更偏好口味接近藥燉排骨的
馬來西亞風格肉骨茶,此刻正中下懷入座品嚐,豬腳、豬腸、肉粽、燙青菜既陽春又澎湃的擺了滿滿一桌,
口福就是至福。 有別於藥燉排骨擺盤通常就是一大碗的排場,今天出菜竟是讓饕客自主式的從茶壺倒出
一杯杯熱湯,多種入湯佐料熬出深層香氣美味,可沒有大熱天不適飲用的問題:
Atkinson Clock Tower / Signal Hill Observatory
飯後海邊隨意走,「我愛 KK」(亞庇市 Kota Kinabalu 縮寫) 大字公共藝術輕鬆成為往來人潮打卡熱點。
下海完上山,旅館旁小路往上走沒多久即達 Atkinson 鐘樓。
Atkinson 其人,是英國殖民政府第一任亞庇總督,年少得志但也英年早逝,於 28 歲時即因瘧疾客死異鄉,
遠在英國的老母親幾年後為了感念幼子捨命墾荒的功績即打造了這座鐘樓,沒有公傷殉職國賠老娘就霸氣自費,
鐘樓背負 Atkinson 之名則仿佛在說總督死後也得繼續站在高處領航地方人民。
黑白相間的外觀樣式簡單,但身為飽受二戰戰火蹂躪的亞庇市碩果僅存的少數百年建築之一,
顏值再低都得走一趟,鐘樓前彩繪階梯倒也還算用心,來散步一趟不至於因景點太差翻臉:
覺得鐘樓高度不夠? 沿著同一道山坡繼續爬,往上還有信號山觀景台 (Signal Hill Observatory),
賞景還兼賣小吃咖啡,有吃有玩,但上廁所也得收費,賺錢我最會。 亞庇雖是東馬第一大城,
發展程度畢竟不到國際大都會,高樓密度平平卻也因此視野更加開闊,站在觀景台上一路看到大海不是問題,
也是捕獲夕陽最佳去處,隔日白天二刷又有不同於華燈初上濾鏡的朝氣市容,一個地點多種滿足:
大茄來海鮮餐廳
物產豐饒的沙巴靠海吃海,海鮮素質之高無須贅言。 好久不見的國中友人來亞庇發展多年成了一方之霸,
今晚與久違故人餐敘,與我父子一行三人朝聖亞庇的海鮮餐廳一哥大茄來。
上網不論怎麼搜尋海鮮餐廳都一定會指向這一家,中文英文韓文網評一片叫好,似乎也是各大華語旅行團
自動帶入的用餐地點清單。 加入眾多古往今來來此嚐鮮的饕客們,自選五菜一湯,魚蝦蟹貝齊全,
全明星陣容個個食材新鮮,料理不用多複雜就能輕鬆高登美食殿堂,軟殼蟹香酥入味、紅燒魚鮮嫩多汁、
清炒大蝦飽滿彈牙、蛤蠣湯滋補鮮甜,選不出哪道該是 MVP 的奢侈煩惱真只有滿足而已。
飯後再去附近夜市來顆榴槤,這下可有既在地又齒頰留香的收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