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Mon. 2018
帶著剛參加完婚禮的喜氣迎接年關,怎麼想都該鴻運當頭。 然而飛返 Delhi 的航班竟因天候嚴重誤點,
只見地勤大姐搞不定眾人憤怒,換來一個恐龍主管現身還更惹民怨,現場看平常時間多半佛系的印度人
暴怒嘲諷並偶爾加入酸民行列同仇敵愾,是我們僅有的苦中作樂。
幸好最後還是順利在 2017 年抵達 Delhi,還來得及亂入 H 校友人 P 君朋友家高官官邸跨年同歡了一下。
帶著否極泰來的喜氣隔天迎來新春首遊,怎麼想都該鴻運當頭。
Qutb Minar Complex
然而 2018 第一遊,竟讓我再度見識名不虛傳的德里霾害,且感覺比上週初訪 Delhi 的震撼教育猶有過之。
姑且就敞開心胸擁抱一切都在五里霧中的朦朧美吧,來到第一站 Qutb Minar Complex,雖然現場一片
蒸氣氤氳直如三溫暖,還是努力隨著導覽員解說試圖辨識園區裡的各種重要建築:
Qutb Minar
來到 Mamluk 王朝歷經幾個君王接力兩世紀才竣工的 Qutb Minar Complex 遺蹟群,
最重要當然是要朝聖勝利塔 Qutb Minar 他本人。 眾所週知,穆斯林對於印度來說是外來宗教,
12 世紀來自中亞阿富汗一帶的 Mamluk 王朝則是次大陸第一個穆斯林政權,稱王的剎那自當大書特書
成功征服本土印度教文明的豐功偉業,立柱勝利塔表彰我王威武只是剛好而已。
可惜呢,原物該是紅砂岩玫瑰色肌底、高逾 70 公尺、五層構造向上漸次收縮的節理式華美塔樓建築,
在霧霾籠罩下就只能看到最下面兩層,外牆優美的古蘭經文雕飾也大體模糊,硬要正面思考的話
我想是因看不到高塔盡頭反收高聳入雲、宛如傑克魔豆的視覺效果吧?
Alai Darwaza
Qutb Minar Complex 園區內 12~14 世紀古物所在多有,論歷史悠久還要早於前幾天
Agra 泰姬瑪哈陵、Jaipur 琥珀堡等鼎鼎大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因此勝利塔看似一枝獨秀實則其餘建物
也臥虎藏龍。 名氣不輸高塔的 Alai Darwaza 大門是整座遺蹟群的玄關,對稱大器的方正格局與花草、
經文等裝飾元素都堪稱是次大陸穆斯林建築濫觴,對後繼蒙兀兒王朝泰姬瑪哈陵等曠世鉅作不無啟蒙之功:
Quwwatul Islam Masjid
眼前 Quwwatul Islam Masjid 似乎是印度最早的清真寺,穆斯林濫觴不是叫假的。
仿佛提醒世人清真寺本身就是一部改朝換代、從印度教轉成回教的征服史,清真寺建材不少直接拆遷
原址印度廟而得,四處可見有印度神祇浮雕石柱硬被拿來當地基,在自己地盤對阿拉俯首稱臣真是情何以堪。
整體古蹟保存狀況不是太理想,但庭中一根鐵柱倒是幾世紀屹立不搖,一柱擎天實為現場諸多男性遊客表率:
Alai Minar
最後一個有點特色的建築,是從未完成的 Alai Minar 高塔。 原本的雄心壯志是要蓋成 Qutb Minar
勝利塔的兩倍高,但自從主事的 Alauddin Khilji 王駕崩後就沒再繼續加蓋,成了王朝第一爛尾工程,
最後以僅 12.5m 高、宛如岩漿蛋糕般的方正土墩造型流傳後世,雖少了霸氣,倒也多了幾分呆萌,老少咸宜:
Humayun’s Tomb
在宛如我迷航人生一般的濃霧中度過與 Qutb Minar Complex 遺蹟群的 blind date,霧裡看花,
母豬賽貂蟬。 幸好抵達第二個訪點胡馬雍陵 (Humayun’s Tomb) 時空汙稍有改善,不致錯過太多這
又一座世遺的風采細節---Humayun’s Tomb 想當然爾安葬的是名叫 Humayun 的人,
身份則是蒙兀兒帝國第二代君王,曾被手下叛變流亡波斯,後來又臥薪嘗膽、中興凱旋,
無奈才重返帝位榮耀不過半年就過世,其子 Akbar 大帝遂興建陵墓紀念先王英烈。
建於 16 世紀後半的 Humayun’s Tomb,是伊斯蘭教與印度教建築風格的典型結合,
27 公頃 (近 40 個足球場大) 廣袤佔地除了 Humayun 大王本人的五星級陵寢之外,
其實是個共容納 150 名皇族遺體的巨大皇陵,也是印度第一座花園式陵墓建築,流水綠草皮皆啟發自
古蘭經中對極樂世界的描述,據稱泰姬瑪哈陵也是以此為建築範本。
(看到這裡,不難發現根本超多建築都號稱是泰姬瑪哈陵的啟蒙業師,
感覺好像就跟每個人都說自己發明珍珠奶茶差不多意思)
如此重要遺產,值得細細觀看。 皇陵坐北朝南,主建材黑白色大理石與紅砂岩相間,
遠看色調確實看似與亞格拉紅堡鏡宮、國柱陵等前幾天拜訪過的泰姬瑪哈陵近親們師出同門。
近距再看建築細節,方正基座上的穩重建築由四方弧型拱門簇擁,中央圓球形拱頂,
以及壁面和門窗上的格紋和幾何雕飾,也與諸多蒙兀兒古蹟工法一脈相承,珍珠奶茶正宗之爭看來
各家旗鼓相當:
India Gate
時光隨今天走訪的景點快轉,從 12 世紀勝利塔到 16 世紀胡馬雍陵,眼前建於 20 世紀的 India Gate
可說相當資淺。 India Gate 造型簡單講就是印度版的凱旋門吧,以紅砂岩和花崗岩壘起的 42m 高拱門
大器穩重,但紀念意義而言其實更接近戰爭紀念碑,立碑主旨為緬懷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三次英國阿富汗戰爭中,
為大英帝國捐軀的 13,300 名印度殖民地軍將士,概念我想就像當年被日本徵召的高砂義勇軍吧。
現場人潮洶湧,不過我想是因印度門地處交通中樞所致,倒非印度人愛國心高漲,印度門本身則在連日來
滿喫世界文化遺產風采後顯得陽春,且萬頭鑽動讓人難以擠到近處欣賞,事後自行腦補牆上犧牲將士名單鑿刻
的壯烈裝飾形式好像已可交差。
(但聽說名冊只有列舉部分。 要是是照姓名字母順序、牆上空間用完為止的話,無名英雄們真得怪自己的爸媽)
至此殺出人群急流勇退,也到了該總結整趟旅程的時候了。
(多情的印度司機也沒閒著,調虎離山趁我去郵局寄明信片的空檔送給留守車上的 B 女士一朵玫瑰)
解鎖印度婚禮成就,湊齊 Delhi、Agra、Jaipur 北印金三角,朝聖泰瑞莎修女長眠之處,
也與諸多 H 校友人們畢業後再聚首刷刷本魯存在感。
但更重要是回顧過去一週多與 B 女士相處大體相安無事,我想也可以說是第一次跟女友出國就上手了吧!
~FI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