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Sun. 2017, Day 5
早在第一天,就好奇濱海公路望出去那長得像城堡又像燈塔的古蹟是何方神聖,
今天終於趁行程最後一天跨越海灣一探虛實。 穿過沒很長的哈瓦那灣海底隧道當即來到
軍事歷史園區 (Parque Histórico Militar Morro-Cabaña),由兩座名字很長的要塞
Castillo de los Tres Santos Reyes Magos del Morro 和
Fortaleza de San Carlos de la Cabaña 組成,前者地標性燈塔與後者內附多個博物館
看點各擅勝場。 第一座 Morro 城塞扼守哈瓦那灣入口,險要地勢向為西屬古巴殖民地之干城,
也是兵家必爭,英法七年戰爭時期英軍即是以繞道搶灘奇襲拿下 Morro 城塞後,不出幾天攻克哈瓦那。
歷史文物遺留不多,但厚實防禦工事看久了雖單調,仍能清晰重現當年的攻堅大不易。
隔海眺望哈瓦那市容,視野滿分
第二間 Carlos 城塞,佔地頗廣,功能更多元,曾是軍營、監獄、古巴革命軍辦公室,
不同時期遺留不同文物,園區內格成幾間博物館展出歷史文檔、武器、刑具等,
濃縮的古巴近代史在此見微知著。
當中我個人最愛的就是切格瓦拉博物館了。 以前只知道他常出現在嬉皮音樂、嬉皮餐廳、嬉皮服裝,
一開始還以為是什麼時尚教父,今天在此第一次正式認識這位反骨界的代表只能說一見成鐵粉---
身兼革命家、軍事理論家、政治家、醫生、作家、游擊隊领袖的超斜槓人生,允文允武還有長相,
外掛無限上綱。 一場橫跨拉丁美洲的摩托車旅行,讓切格瓦拉認定世界革命是唯一推翻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新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造成之社會不平等的唯一辦法,從此投入一生參與各地推翻政府的游擊工作,
瓜地馬拉、古巴、剛果、玻利維亞無役不與,有勝有敗,但就在玻利維亞由美國 CIA 協助的軍隊逮捕,
並遭處決,結束壯闊傳奇的一生。 還是醫學院學生時的筆記、壯遊拉美時的日記、明信片、
游擊隊時使用過的步槍等等,博物館出我意料之外的豐富館藏只有更加突顯切格瓦拉帥得亂七八糟。
既然講到反骨,釀造飛彈危機的古巴對老美來說也真是令人頭痛的鄰居了。
把握時間走訪最後一個景點革命博物館 (Museo de la Revolución),
瞭解一下古巴天生就要逆天的國家基因,由共產革命前的總統府改建而成,也拜幾任獨裁者夠貪腐之賜,
內部裝潢奢華,甚至委任那個知名的珠寶設計師 Tiffany 操刀幾項室內設計。
入口大理石手扶梯氣勢非凡,抬頭看天井與樓上 benchmark 凡爾賽宮的鏡子宴會廳更是奢華:
博物館從三摟開始說故事,從哥倫布這個瘟神來美洲之前的歷史,樓層向下朝近代 cover 古巴獨立建國、
共黨革命乃至冷戰時期與美國的鄰里紛擾細節。 三樓美洲歷史沒啥好看,但有切格瓦拉與另一個革命軍首腦
Camilo Cienfuegos 的展示廳,一樣帥得亂七八糟,兩個人一起展加倍帥得亂七八糟:
2F 看點就多了許多,但還是圍繞在切格瓦拉、卡斯楚與 Camilo 古巴革命三傑身上。
前總統辦公室和內閣會議室在在有當年身兼古巴工業部長、國家銀行行長及古巴軍隊教學主任的切格瓦拉
辦公身影:
隔壁間展廳則用古巴立場陳述古巴飛彈危機,大肆宣傳美帝是怎樣不斷搞破壞,
但甘迺迪的詭計屢屢在卡斯楚的英明領導下未能得逞:
隨處可見各種醜化美國
成敗亂英雄,既然古巴如今還健在,歌功頌德國家領導人順便黑黑美國的努力當然不只幾間展覽廳了。
沿出口走到馬路對面還有一個博物館附屬的半露天紀念堂,擺放許多諸如擊落美軍軍機、飛彈彈頭、
退休戰車等抗美「文物」,當中這台 SAU-100 型號坦克即是美軍入侵古巴豬灣時,卡斯楚御駕親征
使用過的護國神器:
據說是卡斯楚本人手持火箭擊落美軍偵察機殘骸(?)
為紀念革命志士的永恆之火,三媽臭臭鍋永遠不熄滅的概念
不過整間紀念堂最重要的還是這台 Granma 遊艇。
雖然看起來和饒舌歌 MV 載滿比基尼辣妹的遊艇有 87 分像,本尊地位可神聖的多,
畢竟當年就是這台遊艇帶回了卡斯楚與切格瓦拉,從此開展古巴革命事業。
眾多展覽品就只有 Granma 遊艇有加蓋護篷還加專人 24 小時看守,獨尊身份可見一斑:
自此宣告這趟古巴行踩點大功告成,中國城控如我選擇哈瓦那中國城裡的天壇蛋炒飯作為最後的午餐,
說瞎也可說不瞎。 味道有點賠錢貨,幸好份量補回不少正分,20 年累積的商譽就是靠這瑕不掩瑜的表現,
馬虎中庸恰如第一道牌匾堪稱體面、美食街入口第二道招牌卻字跡潦草的哈瓦那中國城:
希望以後有機會再來時,古巴仍能保持自身特色?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