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Wed. 2017, Day 3

Barcelona 高第建築朝聖之旅就是個越來越秋的過程,今早終於前進大師的最高傑作聖家堂

(Sagrada Família)。

每次都覺得桃機捷運蓋了 26 年很無言,but 看看眼前的聖家堂工地從 1882 年蓋到現在落成幾經跳票、

最新完工日已經壓到 2026 年,看來我該給慢工出細活、發現還不一定比客運方便的機捷一個讚?





但不得不先對把聖家堂類比機捷的無腦行徑表達歉意。 盛年 31 歲即接下聖家堂大案的高第大破大立,

將原先規劃的新哥德式設計風格轉為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建築,直到遭電車擦撞事故死亡前共花了 43 年心血,

支撐其「成功不必在我」意志的即是天主教信仰力量,以及上帝這位「客戶」沒有房產盈利和完工時間表壓力。

在 Barcelona 市區怎樣行走都不會看漏的這幢世界遺產,不但規模大器,設計風格也有鮮明色彩,

外圍走一圈可看出東南西三方外牆壁面各有不同主題,從入口所在的東側立面起始可漸次欣賞耶穌誕生故事、

南側未完成的榮耀永生立面,以及西面描繪耶穌受難死亡情節的壁面;三方壁面各有四座鍾樓,合計 12 鐘樓

即代表 12 使徒,教堂中央另有 6 座高塔則象徵傳播福音四使者、聖母瑪莉亞和耶穌祂本人,

塔高與位置邊陲與否按身份各有不同,最雄偉的耶穌主塔塔高卻又不超過 Barcelona 最高郊山,

不與上帝和大自然比拼光環,設計美觀之餘也講政治正確。






拜中文語音導覽之賜,大師瘋狂建築構想不再鴨子聽雷。 從誕生立面展開耶穌故事第一章,大門中央上方

三尊石敢當雕像,右側聖母瑪莉亞代表信仰、左側聖約瑟象徵希望,中間耶穌帶來傳道與愛,

聖家一家三口將信望愛普惠世間,引來大門左下方某個叫做東方三賢士的中年男子團體伏膝瞻仰,

見證神蹟誕生:







誕生立面也可看出高第聖家堂諸多取材大自然的設計靈感。

象徵生命力的荒漠柏樹,大方迎客枝葉招展;一行白鴿上青天象徵善男信女搶著升天搶頭香;

繼承高第大師職位的建築師之一日本人瀬尾岳郎桑 1978 年製作綠葉扶疏甚至還有甲蟲在上面爬的大門,

但最惹眼還是左右門柱各有一隻 Westbrook 神龜,左邊四肢長蹼的是環太平洋 Level 5 怪獸海龜,

右邊四肢長利爪的則是陸龜,門神一對哥倆好,象徵 Barcelona 背山面海的地利恩賜:




從誕生立面走進聖家堂,仿佛大樹招展高聳達 75m 的拱頂宛如有生命,搭配高第招牌柔和曲線設計,

和珠寶般鑲嵌柱間和壁面的彩繪玻璃令人一見讚嘆。 挑高拱頂好似漏斗般採集光源,大師拿手的光影變化

今天又在地中海教科書般的理想陽光下大放異彩—環顧教堂,玻璃與建材用色皆依方位因地制宜,

正中央聖殿玻璃顏色偏冷,正對太陽升起之處能量互補,教堂另三側玻璃則用色偏暖,走一圈完成白晝黑夜、

四季交替、生命輪迴的自然循環;建材用色由下而上是柱墩的暗色玄武岩、底層壁面的灰白花崗岩,以及

上層唱詩班的淺亮砂岩,觀者抬頭追隨光源之際也順勢瞻仰看不見的耶穌尊榮。







廣闊室內空間若說有什麼 must see,非福音使者四本柱和中央聖殿莫屬。

四本柱以堅固斑岩製成,支撐教堂大尖塔主體結構一如福音四使 carry 發揚耶穌信仰;

四根柱上各有動物圖騰寶珠象徵使者形象,馬太是天使,聖約翰是(加藤)鷹,路加是勇猛公牛,

至於馬可獅仿佛一直高喊哥不是傘蜥蜴 哥不是傘蜥蜴 哥不是傘蜥蜴:





描繪聖家一家三口的方式何其多,地上 JMJ 馬賽克鑲嵌不是什麼上市公司股碼,而是分別代表

Jesus,Maria,Joseph. 再看誕生立面內側,上方張開雙臂老當益壯的推車老漢是聖約瑟,

西側受難壁面上方是聖母馬利亞,擁護中央聖殿為世人承受苦難的耶穌像。

成昇龍餃子之勢高高在上的耶穌像距離遠了臉部看不清楚,但這尊雕像特別之處在上面有用銅、玻璃、木材

製成的華蓋罩護,小麥穗、葡萄葉、葡萄形象的華蓋滾邊雕刻則象徵聖餐儀式中的麵包和葡萄酒;

吃完這最後的晚餐耶穌也就被釘上十字架,昇龍餃子飛啊飛的,在接近教堂高塔屋頂的地方有塊金色三角形

即象徵上帝就在不遠處迎接其聖子回歸,自下而上自成故事時間軸。








聖殿正對南側未完成的榮耀立面,施工中大門擺上多國語言撰寫的 “Our Father” 祈禱文雕刻,

比起貼個 coming soon 壁紙交差顯然有誠意得多:




教堂內逗留許久後從西面的受難立面登出會場,以基督的死亡為題處處展示暗黑元素—斜插向下的外壁樑柱

恰如耶穌的筋絡,上層蒼白的短柱則演繹了十字架上的耶穌被撐開的肋骨。 仔細看雕刻風格與高第頗有不同,

原來是高第後繼者為強調耶穌受難的痛苦,線條更加有稜有角。 常以苦瓜臉造型現身藝術作品的耶穌

這回也沒例外,受鞭刑的耶穌更是吃得苦中苦的相貌,但看看眾多押解耶穌長得像星際大戰複製人全面進攻的

士兵卻又讓人聯想起米拉之家的煙囪,明顯向大師致敬的手筆莊嚴悲壯中不失童趣。








受難壁面另一巧思神作,是一個 4x4 橫加豎加斜加全都等於 33 的方塊,

象徵耶穌死亡的年份也是耶穌死亡的年齡,也方便逛膩的各國鄉民即興玩數獨



不過要是就這麼被雕刻細節迷住離不開眼光,未免見樹不見林可惜了大師整體規劃巧思。

從下而上看從耶穌被鞭打到釘上十字架一路折磨到掛的情節固然淺顯易懂,但若仔細看便可發現其實

上方高塔間還坐著一個耶穌俯瞰世間,原來竟是一套完整從受難到升天的聖經故事:




受難壁面也可近距欣賞聖家堂中央尖塔。 造型宛如被啃光的玉米,腰部一行文字以拉丁文書寫三聖頌

「聖哉,聖哉,聖哉」銘文,塔尖則用選自威尼斯的彩色玻璃裝飾,拐杖糖造型實為代表主教的形象,

柱狀結構象徵權杖,中間小圈為主教手上的權力魔戒,頂端十字架則為主教神職烏紗帽,

這齣把主教放在塔頂的橋段編排即意味著主教是上帝 Co. Ltd. 在凡間的最高職等,

也是當年十二門徒的延續,緬懷先烈,基業長青。





走過無緣參觀、頭頂有麥穗葡萄蔬果裝飾看來波蜜果菜汁應該是主要贊助商的聖器室,

無緣參觀的修道院,以及無緣參觀的教堂建築工人子女學校後,旅程最終走回教堂地下室。

稍早參觀的神聖中央殿入座後即不得站立,然而中央殿下方其實才是教堂最古老也最信仰重鎮之地—

深埋地下 10m 禮拜堂是此地信仰源頭,非信徒不得進入,隱藏在大部份整修為博物館的地下展示空間裡

更有高第本人的墓,死後監工遺作不馬虎。









然而明明買了還可以搭電梯上尖塔的套票,最後卻因電梯故障不但沒退錢的意思,也不願變通讓人

登上另一正常開放的高塔。 想想昨天霸王票奎爾公園逛大街的光榮時刻,只能說出來跑總是要還的了。


(to be continued...)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alman 的頭像
    realman

    realman

    real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