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Sun. 2016
昨夜與寄宿地紐約秋哥秋姐深夜促膝長談邊欣賞免費夜景,今晨仍舊早起,以厲害豐盛的早餐開始精實的一天。
把握回 Boston 前最後空檔,在深具藝術素養的天才少女 C 君陪同下參觀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
來之前只對博物館有粗淺印象而已,怎知有眼不識泰山,梵谷、高更、馬諦斯、達利等大師經典館藏多多,
時間有限只能直上 5F 盡收精華,才進場立馬就有普普藝術大師 Andy Warhol 經典蕃茄罐頭迎賓。
越往內走驚奇越多,名作陳列密度之高實在奢侈無上限。 例如到今天我才知道原來梵谷的星空也在這:
後印象派大師 Henri Rousseau 最高傑作 <沈睡的吉普賽人>,不知為啥讓我想起少年 Pi
畢卡索名作 <亞威農少女>。 露胳肢窩就是潮
越往內走驚奇越多,名作陳列密度之高實在奢侈無上限。 就算是我不認識的名作也得集中感官
有自己的一番詮釋才行,不然就不夠假掰。
眼前這大概是尿尿小童三十年後的樣子吧,還同時有 2D 和 3D 版本
名為 <Birds Erect> 的神奇雕塑,可能因為複數的關係有好幾根,只能說命名相當直白。
恣意評論中傷了兩幅名作,接著還是得走回正道認真看畫。
Marc Chagall 名作 <I and the Village> 裡,不知幹了啥臉很綠的男子和小羊深情對望唱情歌:
野獸派大師馬蒂斯名作 <The Dance>,五個筋骨軟 Q 人頗有跳豐年祭的歡樂氣氛
又見印象派大師莫內經典睡蓮
若說上述的藝術我還能評論幾句,超現實主義畫作就實在非我理解範圍了。
做為現代藝術重要流派,MoMA 超現實主義館藏自然也很傲人,
眼前 Joan Miró 的 <Person Throwing a Stone at a Bird> 即以藍黃兩色塊搭配特殊曲線
方式表達投石路徑,要不是畫作標題我實在看不明白這幅巨作的意涵:
超現實經典之二,René Magritte <The False Mirror>,眼白有藍天,中間小瞳孔一片漆黑,
象徵對比於鏡子能客觀反射物體,人眼則信其所信、多有主觀與偏頗。 一隻眼睛裱在畫框裡也是
畫中有畫的創意表現---觀者可透視畫中人物所凝視的遠方藍天,但同時也被畫中人物凝視,
宛如觀眾和眼睛主人互嗆看三小的情節堪稱匠心獨具。
超現實經典之三,達利那軟癱如烤起士的時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超現實經典之四,本魯自拍像
綜觀 MoMA 不但名作水準高,涉獵廣度也傲視業界。 現代藝術創作素材再也不受限顏料,
諸如紡織品拼貼作畫或是金屬、塑膠品回收再製等實驗性手法創作也都有豐富館藏:
還有直接使用鸚鵡的
驚人的鸚鵡雕刻栩栩如生,讓我對 MoMA 的神秘感嘆服不已。 然而讓我更摸不著頭緒的無疑是靠近出口的
抽象畫了,例如眼前這幅叫做 <The Italians> 的作品,我怎麼看都覺得圖文不符
哎呀一個早上看糊塗了,還以為是什麼畫作解說,原來只是館方的 announcement
線條粗糙宛如幼童塗鴉的畫作,讓人想起脫稿的富堅義博風格:
於是,滿載藝術薰陶,我的 MoMA 快閃就這樣在抽象、引人無限想像空間的莫名氛圍中結束了 XD
- Dec 31 Sat 2016 07:41
'16 NYC Trek---MoMA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