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Sat. 2012

Johannesburg 幅員之大 可看之處甚繁,今天再接再厲報名所謂的 "Full Day Rise To Freedom Tour",

旨為了解種族隔離時代黑人的逆襲高張的 70 年代起義細節,乃至其後廢除種族隔離政策一路邁向

各民族共榮國度的歷史片段與種族隔離區的現代發展等,行程規劃相當引人入勝。

行前報名小遇波折卻是誤打誤撞演變成 1 by 1 的私人導覽,駕著賓士車來接我的 Joe 先生

自稱是業界大人物,還是旅遊協會幹部;撇開尊貴頭銜不談,Joe 先生本身明年將屆花甲,

洗鍊的人生造就談吐不俗,於身分於輩分都該是我仰望的對象,卻是超盡禮數一直叫我 "sir",

想想實在有點汗顏,只能說是顧客至上了。





照例以介紹南非風土民情作開場,想不到連行程也跟上回 downtown tour 重疊 從黑人隔離區

Alexandra 參觀起。但我不必失望,因為比起上次蜻蜓點水 這次的深入程度遠勝,

開進去社區就算了結果開到一個被帳篷佔去的路中央後竟然叫我下車,讓我不爭氣的感到很緊張,  

畢竟我實在太顯眼啦,縱使 Joe 一再強調這邊的黑人朋友多麼友善 對我這種可疑臉孔絕不會多看一眼,

我卻明明感受到四面八方的關切眼神直要把我射穿,事到如今也只能硬著頭皮死跟著 Joe 頭低低的

悄聲行走,不曉得是否可以稍微降低我的存在感? 而走這一段精神緊繃的苦路,為的是一睹曼德拉故居,

據現在住戶說法似乎打算年底要擴建整修,那 "Alexandra Heritage" 的招牌恐成絕響,不禁為我能

及時參觀感到幸運。 (要離開時還看到殺豬公,真的是很融入 local 生活)









接著開往約堡市中心,途經曼德拉位於 Houghton 的現居地,再通過曼德拉橋二度造訪 downtown 大樓密林。

但我不必失望,約堡堂堂大都會足堪闖蕩多次不致喪失新鮮感,今天 Joe 則對前約堡證券交易所大樓掌故

稍事說明,然後在我詢問下稍微繞境功能類似公車總站的 Gandhi Square,又在我好奇心驅使下來到

一根名為 "civic spine" 的塔柱,作為城市方圓距離量測的起點,功能類似 London 的特拉法加廣場。









離開市中心前往種族隔離博物館 (Apartheid Museum),自此展開旅途的新頁。

娓娓道來種族隔離時代紛擾的博物館為求重現當年氣氛,入口分為 "whites only" 和 "non-whites" 兩種,

買票的時候遊客會隨機拿到其中一種通行證,走不符合你所屬人種的入口就無法進場,

(但拿到白人門票的我一時好奇選擇走非白人的入口,竟是簡簡單單就進來 令人錯愕)

一進來玄關兩邊掛滿當年用來鑑別人種的身分證,盡頭牆邊則掛上類似霍格華茲入學分類儀式的種族鑑定

實況資料照片,同一家庭卻分屬不同種族 致使其後截然不同命運等多少毫無邏輯天理的慘劇也從此而生。








走出入口長廊氣氛一變,晴空下立了許多人形立牌,遊客先是追隨他們的背影,走著走著回頭看到了

大家的真面目,才知道眾多無名氏橫跨好幾個世代包含了各個人種,隨他們一路往前來到博物館展區的入口,

象徵幾百年來這片土地的過客與新住民 journey 的終點即為族群共榮,立意深遠。





鋪陳了這麼久終於可以進博物館吹冷氣,可惜場內禁止拍照只能用大腦捕捉真相。

首先因為太明顯是個觀光客就被館方抓去看介紹影片了,可初步了解隔離政策下的黑人生活

除了血淚還是血淚;出了視聽室有剛剛看到的那些人形立牌的家族史簡介與相關文物展覽,

盡頭一個轉彎則來到 temporary display 展區,這期間端出的是在南非宛如神一般存在的曼德拉特展。

民權鬥士曼德拉當年被隔離時代政府判處終身監禁時「甘願為理想獻上生命」的發言撼動人心,

怎知今天來看特展才發現放眼望去牆上、玻璃櫃上、轉角處東一處西一處都是他的語錄,

quotation 之多足以出一本論語,堪稱名言製造機,自由思想廣布人心的感染力為其諾貝爾獎桂冠背書。





續參觀 permanent display 展區,主題就完全是種族隔離史了,從該政策思想源起到 1948 年實行後

打開人間地獄之門,自此上至工作財產教育資源、下至公共場所使用權限等分類極盡徹底,

政府並試圖用五花八門的眾多法條將這項剝奪人權的惡法正當化,透過走道兩邊的圖像紀錄可清楚觀察

對比白人的優渥,黑人的生活條件真是只有慘慘慘,譬如火車站白人專用的月台空空蕩蕩,另一邊黑人

專用月台則是逃難般的群眾搶搭可能僅此一班回家的列車,又譬如一邊是白人家庭對黑人幫傭頤指氣使,

另一邊的畫面則是黑人學校孩童們趴在地上學寫字,破敗的教室連一張桌子椅子都沒有,

差別待遇的糾結場景宛如電影第九禁區。

然而長久積壓的悲憤情緒總有爆發的時候,從 60 年代曼德拉搞武裝暴動,到 70 年代以學生

為主要的抗爭力量,可以看到政府方面的鎮壓也是越演越烈,不公的司法竟允許毫無原因拘押人民 90 天,

後來甚至延長成 180 天,極端個案更長達 540 天,抓來牢房後統一關進狹窄、甚麼都沒有的

solitary confinement 囚室任人自生自滅,被莫名收押後自此一去不回的大有人在,

更別提執法尺度曖昧的死刑制度曾奪去多少無辜生命了。

再看看另一支紀錄短片中學生們面對幾乎是血洗滅村的軍事鎮暴規格,以石頭為武器、以垃圾桶蓋為盾,

在軍方的催淚瓦斯船堅炮利下無力卻甘願捨命的抗爭中綻放追求自由的人性光輝,鬥士們前仆後繼數十年的

努力終於在政府釋放曼德拉後達成初步里程碑。

故事的最後,1994 年第一次普選誇張的等候投票人龍,其間不分種族大家和平的一起排隊,

似乎象徵沒有歧視的新時代終於到來,而概括博物館展覽動線,正是設計讓遊客可以沿著歷史軌跡一路見證

鬥士們爭取人權不懈的努力,但也點出日後的挑戰仍然很多,直到出口處有一引言總結這場隔離政策悲劇,

希望大家 "Think of what has gone before and what is still to come. And then walk away free.",

一場比我預期深刻許多的參觀行程讓我連午餐都直接略過了。








稍微理解了南非過去的傷痕後,下一站馬上就來看看當年最大的黑人隔離區 Soweto 的發展現況。

該地發展源於隔離政府恣意的把約堡的黑人丟到市中心西南邊的一片荒土,毫無配套措施沒水沒電沒房子

(Soweto得名即為 South West Township 的縮寫),一切都得從頭開始,300 萬居民叢居在鐵皮堆疊的

簡陋房屋內,多數家庭共用流動廁所,衛生條件惡劣,貧窮 犯罪 絕望一度是這裡的代名詞,

電影第九禁區也在這裡取景。 然而時過境遷,自從 70 年代由這裡的學生主導反抗隔離政府的思想活動後,

Soweto 頗散發地靈人傑氣場,整個社區教育 醫療 經濟 宗教信仰各方面的發展和影響力與日俱增,

首先途經可容納十萬觀眾的 2010 年世足賽決賽場地,開沒多久又發現路邊一座發電廠

兩根大柱子著以嬉皮彩繪,頂端還有人在玩高空彈跳,Soweto 的活力似乎說明昔日貧民窟已然脫胎換骨。






密集的房舍取代了路邊的一片荒蕪,welcome to Soweto,但首先映入眼簾的其實是很高水準的社區,

一房一車庫庭院深深,哪有半點生人勿近的第九禁區影子呢? 然而往 Soweto 更中心的地方開去就發現

還是有很落後的區域,看來發展到現在幅員十分遼闊的 Soweto 也產生了區域內部的貧富差距,

正呼應了近來南非執政黨成立百年 輿論對於其「追求各種族自主」的宗旨是否圓滿實現的討論,

議題的核心則圍繞在非但由政策面保障各 race 政治自主並享同等權利,也要改善貧富差距實現經濟自主,

進而獲得真正的自由。 祝福南非能持續朝此理想邁進。






不過既然難得來一趟 Soweto,當然還是得善盡觀光客職責才行,不能來這邊感嘆一下政局和民間疾苦就閃人。

談到 Soweto 景點,誕生了包含曼德拉和 Tutu 主教兩個諾貝爾獎得主的 Vilakazi Street 堪稱人氣 spot,  

兩人的昔日故居尤其是狡兔三窟到處都有的曼德拉故居,現在屢見觀光客圍在門外好像隨時會砸雞蛋的暴民,

足見其知名度不俗。







而在 Vilakazi Street 盡頭一個右轉,我們來到了 1976 年 Soweto Uprising 的發生地點。

1976 年 6 月 16 日,反對隔離政府在黑人學校也要用白人語言授課政策的黑人學生們群起抗爭,

也就在這一天軍方為了鎮暴第一次對黑人市民開槍,釀成數百人死傷的慘劇,且死傷者多為國中學子。

其中,第一個喪命槍下的少年 Hector Pieterson 被路人抱起飛奔著尋求救援的畫面撼動國際,  

也成為整個學生運動乃至其後多年種族人權奮鬥的精神象徵,也因此在事件發生地點建了一座

Hector Pieterson Museum 教導後世自由平等得來不易。 與稍早的種族隔離博物館相較,

這裡館藏雖然不豐,但更聚焦 70 年代學生運動的部分,也由於就在事件發生地點而更具臨場感,

一整天下來我好像也變得有些憂國憂民正氣凜然了。







人不親土親,有了今天的考察,往後我該更能怡然自得的以偽 local 自居了吧。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al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