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 Thu ,2009
服役期間認識五湖四海的弟兄 得到往後到處雲遊的投靠籌碼。
繼去中壢調查泰勞文化後來到宜蘭頭城,要玩甚麼也不知道的純放鬆,
重點我想就是漁港吃海鮮吧! 畢竟漁村之子陳睿濠往往在吃軍中伙食
的時候直指食材不新鮮,想必其頑固的味蕾與有所堅持的舌頭應該能帶我
到很厲害的地方吧?
大溪小火車站見到陳先生,穿著最愛的 KOBE 裝別來無恙。
短暫到大概只有 how are u , fine thank you 的寒暄後來到頭城漁港
果然八面玲瓏人面廣 左一個小學同學 右一個遠房表哥的,
讓我莫名有衣錦還鄉的錯覺,不過也沒有凹到甚麼優惠啦~~
但似乎是本地名產的蝦餅絕對是我吃過最名符其實的蝦餅了,
有別那個點心蝦餅只是蝦肉漿 這裡是肉眼清晰可辨 一條一條蝦子
跟你大眼瞪小眼,另外有所謂刎仔魚羹也是我從沒吃過的 看來在這
高度全球化以及逐漸同質的世界中仍有許多在地的好味道。
草嶺隧道鐵路改建成的自行車道 一端由福隆進入 另一端卻赫然隱身於一家小村莊中,
也只有像陳先生這樣的在地人能引領我了。 (其實我們是一時找不到福隆 超沒道理的)
正從摔車陰影中逃脫的我似乎愛屋及烏 恐懼蔓延到腳踏車 畢竟我高中畢業旅行也曾在關山
騎腳踏車摔車 根本一生脫離不了摔車的命格嘛,尤其隧道超長媲美雪隧,又自以為增加聲光效果
不時傳來火車的汽笛跟達達達行駛的聲音 仿佛就在身後有一鋼鐵巨獸追趕似的 遠處出口的光線
則咫尺天涯更添絕望 就好比越走越遙遠的綠洲一樣 亂焦慮一把的,多虧我拼命想東想西
才沒有力竭摔下車哪...
騎單車除了身邊的景色以及原本想騎去龍門營區懷舊一下 卻因太遠早早放棄外,
本身還滿不波瀾壯闊的,想想還是比較喜歡機車 就一路殺到外澳海水浴場,
說是地貌變遷取代了頭城的地位,而附近的烏石漁港也是受政府培植 觀光漁港導向
卻又想把頭城的漁船都遷來 還蓋了一個造型前衛的蘭陽博物館,不禁令人興起
「都給外澳爽就好了阿」的不平,至於頭城的未來 就不知有沒有陽光啦。
最後由於忘不了羊肉而老梗的來到羅東夜市,我想應該是外縣市我最常光顧的夜市了吧,
可是阿灶伯的人潮實在恐怖,搞半天也沒吃就被趕鴨子上架 五花大綁糊里糊塗的
坐進開往台北的計程車了。 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