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 Fri. 2023
在這個美景和美食雙荒漠的深圳,南頭古城算是少數去逛了不會想翻桌的訪點。
離我住處正好也滿近的,從側門東門低調走進園區,原以為沒甚麼人氣,結果走著走著
開始會跟其他人摩肩接踵又 give high five,看來今天又是一個躲不過人潮的中國景點日常(sigh)
概覽南頭古城歷史沿革,號稱遠溯秦漢,今天保留下來的十字主街格局與城垣真品則以明洪武 27 年(1394年)
建物為主,為當時東莞守御千戶所城,也是深圳這個年輕的移民城市裡少數的古蹟。
稍微再多看些南頭古城履歷,原來來頭不小,管轄範圍一度覆蓋現代香港、深圳、東莞、番禺南部、中山、
珠海、澳門等地,是歷代嶺南沿海地區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對外貿易的集散之處,
亦為深港澳地區的歷史文化源頭,如今又以集文物展覽、餐飲遊憩和文創園地於一身的複合型態完美適應了
現代資本主義,古城與時俱進、不退流行,堪為我輩楷模,幾個觀覽重點也標示明確,方便我們擇要光顧:
信國公文氏祠
信國公文氏,文天祥是也,眼前的祠堂顯然就是紀念文天祥的建物了,雖然他本人被俘、
以及後來南宋末代小皇帝被大臣帶著跳海的地方都不在這裡,可還是修了祠堂有點 the 蹭的味道。
祠堂始建時間已不可考,現存樣貌係為清嘉慶年間重修成果,內部展品則不意外的主打文天祥生平,
就不知一會走著走著會不會也在文創店裡發現文天祥公仔了:
同源館
光看名字還以為是甚麼統戰展覽館,進去才知道這裡所謂「同源」,
主要從山海同貌、經濟同體、文化同心、行政同屬四大視角,解讀珠江口幾個區域的同源共性。
主旨有些抽象,但展品倒是親民易懂,大屏幕解說河口經濟人文,大地圖一覽幾大河口城鎮位置與河運網絡,
最後不如整個珠江系城市抱團整合,對內經濟直通長江流域,國際貿易更是遠通歐美非,
與現在老共政府力推的大灣區經濟共同體好像有那麼點古今前後呼應味道:
報德祠
三開兩進格局小房,原為紀念清康熙年間廣東巡撫王來任和兩廣總督周有德而建的祠堂,
如今則翻修成為表彰推廣本地先賢孝廉德行的展覽館。
粗略逛一圈,基本上就是忠、孝、信、義這些道德標準列一排,然後每個字下面舉出履行該道德標準的
優秀南頭代表人士,例如「帥」這個字下面就有金城武這樣,總之好像滿適合國小洗腦校外教學的景點,
但我是沒救的大人,迅速看完 out:
新安縣衙
深圳在明朝時設縣,時名「新安」,屬廣州府,下轄腹地頗廣,包括現在整個香港地區,
因論交通要衝、軍事地位、經濟發展等都有一定存在感,縣衙自然也是頗多業務,縣太爺非涼差。
以建物規模和造型設計來講,新安縣衙算是南頭古城園區眾建物中比較精彩的,
但內部展品文化價值就比較有限,幾張文字照片說明深圳設縣歷史、外加地方日誌節錄而已,
真人蠟像模擬升堂場景倒是有些趣味,尤其縣令大人滿意撚鬚模樣有夠臉秋,深得我心:
其餘如深圳古地圖展也有點意思,但南頭古城博物館就因一時覺得好像也沒甚麼 pass 掉啦。
總的來說,這個景點拿來殺時間還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