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Sun. 2017, Day 5
一早就繼續參拜各路石像,雖沒衝一發看日出也還稱得上熱血勤勞。
Rano Raraku
西元 5 世紀,第一批玻里尼西亞人勇渡復活節島落地生根,到了 9 世紀 Rapa Nui 人發展出由第一代帝王
統領 9 大部族的集權盛世,這才因可集結大批人力物力的社會階層與動員力開啟了摩艾造像的黃金時代。
當中,Rano Raraku 火山採石場就是當時的石像工廠,使喚大批廉勞宛如智利富士糠。
由於後來關廠關得匆促,遂留給考古學家包括庫存成品,半成品,運送預定樹立地點途中即半途而廢、
收貨方拒絕簽單付款的出貨品等完整的摩艾石像文物,配合各地重新豎起的石像有助考古學家完整拼湊
橫跨八個世紀、可粗略分為三大時期、以摩艾造像為主軸的復活節島簡史。
第一時期為摩艾石像籌備期,西元 5~9 世紀前後移民與後代逐漸統整出社會階層,廉勞任怨,
祖靈神力是眷顧與保庇來源的信仰也逐漸普及,所謂摩艾石像其實就是祖先的化身。
第二時期為摩艾石像挺立期,到處一柱擎天的石像們甚至還陸續開眼,運送終點立起來後嵌入眼珠,
眼越大法力越高強,要是以我為藍本大概只能當不通巫術的麻瓜。
第三時期是推倒摩艾石像時期,16~18 世紀各部族互搶資源、連年內戰,推倒對方樹立的石像
成了征服的象徵,推倒另一半則成了激情的象徵。
走上環山步道沿途欣賞或站或倒石像,四散共 400 尊摩艾當中有 92 尊成品已在出貨途中。
最近考古學家才發現,以高 7m 石像而言,原來地上身段只是冰山一角,地下還有更巨大底座,
加總長度輕易突破 14m;另外以 2m 高石像為例,得花上 8 人團隊 8 個月工期。
總括各種數據,試想當年島民有多少人就是在畢生雕塑祖先面貌的血汗過後,自己也成了作古先烈了呢?
有些摩艾身上還有刺青,看來祖先也有潮不潮的區別。 把當年乘載祖先飄洋過海而來的
Polynesian ship 刺在身上以示不忘本,底下海龜雕刻則象徵人死歸天後,將由大海龜領路,
送君洄游母島故土:
不過更有意思的是摩艾半成品。 山壁上人臉若隱若現,原來摩艾係由山壁直接雕挖開鑿而成:
最後沿下坡道返程,還能近看島上唯一採跪姿的日式摩艾、遠觀海邊的經典摩艾群 Ahu Tongariki:
Ahu Tongariki
稍早在摩艾工廠遠眺一字排開的巨大摩艾,這就要來親近島上最經典的 Ahu Tongariki 巨像群。
Ahu Tongariki 長達 145m 平台上共有 15 尊高達 9m 摩艾,最重約 60 公噸,
日落時陽光從巨像之間射出霞芒萬丈,向來是復活島上最扣人心弦的大戲之一。
15 羅漢威風凜凜,但 60 年代曾給一場深入內陸 100m 的大海嘯沖壓的東倒西歪,
有賴後來 90 年代日本公司協助下重新挺立起來,搶救摩艾大作戰的修復達人團隊再一次海外揚威。
Akahanga
對觀光客而言摩艾石像固然是復活節島最大賣點,但考古學家也很關心先民昔時的食衣住行。
島上 9 大部落各自據地為王,合計放置約 300 處樹立摩艾石像平台,蔚為各聚落信仰中心,
鎖定斷裂平台基座與散落一地石像碎塊後,再輔以鍋碗瓢盆等人居證據,即可約略定義各聚落疆界並試圖還原
Rapa Nui 人的生活日常。 位於南岸的 Akahanga 正是這樣一座漁村遺址,據信是島上最古老村落之一,
現址雖然破敗的可以,但考古學家還是憑無比堅忍的交叉比對分析出這裡有雞舍,合乎島民雖然靠海、
但因海產不豐更加仰賴農牧的學界共識。
Te Pito Kura
把這土語地名直翻英文,就是「世界肚臍」的意思。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係因大山巍峨,
世界肚臍復活節島則因真有狀似肚臍奇石,相傳是最早來到復活節島的玻里尼西亞大酋長
Hotu Matu'a 帶來,尊貴出身增添奇石傳說色彩,據說只要摸上一把就能精力充沛再戰三百回合,
經年累月給遊客鹹豬手磨損下來只好圍上一圈警戒線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另外,這塊大石也帶磁場,
指針一旦靠近肚臍石往往亂了方向,世界肚臍的神秘力量榮膺島上最知名訪點之一。
Anakena
扎實一日遊最後來到北海岸的 Anakena 海灘,白色沙灘上椰影搖曳,提醒人們復活節島浮潛、戲水等活動
也不含糊。 海邊度假打懶人數頗眾,一時以為自己到了夏威夷恐龍灣:
滿池海膽,真該幹幾顆今晚加菜:
Anakena 海灘也有兩處重要摩艾群。
Ahu Nau Nau 一組七尊,從左至右頭四尊保存堪稱全島最完好,高鼻深目宛如整容範本的面部細節
清晰可辨,且頂上 Pukao 小紅帽俱在,顯示石像參考的現世藍本身份不凡,據信是歷任國王化身,
傳說中第一任大酋長 Rapa Nui 人的太太也葬在附近。 古蹟加白沙灘,饒是最挑剔旅人都不禁折服。
不遠處則有一尊看來蒼老粗糙許多的摩艾孤傲挺立、一枝獨秀,正是 Anakena 第二處重要摩艾景點
Ahu Ature Huki. 此尊其貌不揚,卻是自西元 1838 年島上最後一尊石像被推倒後、第一尊重新豎起來的
摩艾,意義非凡,至於領導這個重振雄風方案的挪威考古學家當年則請島民試驗以祖傳秘方豎立石像
並且實證有效,解開石像站立工法的考古貢獻不言可喻。
而滿載復活節島經典的得意一天,就可惜晚餐二訪昨晚喝過的魚湯後發現不但帶麟還偷漲價,
宛如橡皮的牛肉更是咬得滿額爆筋、心頭火起。
與吃定觀光客的無良店家溝通未果最後還鬧到要叫警察,也真是個不和諧的插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