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Sat. 2017, Day 6
南美最大湖 Lake Titicaca (的的喀喀湖) 標高 3,812 公尺,是世界上可供大型商業船班航行的湖中
海拔最高的,廣袤達 8,564 平方公里水體則由祕魯與鄰國玻利維亞共享。
“Titi” 意為美洲豹,”caca” 則指銀灰色,組合起來成為類似粉紅頑皮豹的少女姓名。
大清早一片晨霧氤氳中啟航,遊湖船劃破湖水寧靜,排開水波驚動船外蘆葦搖曳,船內更有安地斯動力火車
吹彈助興,一掃高山早起倦怠。
泱泱大湖中羅列不少島嶼,因各具特色如今個個成了遊湖套餐裡的主菜賣點。
主菜一 Uros Islands,最大驚奇是它竟然不是一般概念的天然島嶼,而是一群人工島嶼,
係指世居 Titicaca 的 Uros 人以堅韌蘆葦品種 totora 編織而成的不少浮動船屋,
連環船般築起在水一方的世外桃源。
傳說中發源於亞馬遜河的 Uros 人,移居來 Titicaca 後發現自己人緣很差,
時受更早的地方居民燒殺擄掠,指示了我們夜市擺攤前要先繳保護費橋地盤的重要性。
強龍鬥不過地頭蛇,Uros 人知難而退,家當帶身上直往湖裡跑,不但有湖水當天然護城河,
浮動住房也方便一看苗頭不對隨時搬家,不合作不抵抗的生存法則似乎比時下打不過就抱團的 NBA
骨氣強上一些些?
船行沒多久,遠遠就可看見用色鮮艷的 Uros Islands 啦。
這一帶水深平均僅 3 公尺,大把蘆葦好比取之不竭的樂高積木,約 1200 人口的 Uros 人就這麼以數個
近親家庭為單位集居、擴建成約 90 個浮島,且每個島都還有自己的名字,每個島輪替著接待遊客參觀
住民傳統生活起居,有錢大家賺。
今天我們參觀的是意為蘆葦花的 “Tika” 島和相連代表大愛心的 “Corazon” 島,
體態矮短豐腴宛如神隱少女湯婆婆的大媽二人組熱情迎客,並交換 “Camisalaki” (How are u) 和
“Waliki” (I'm fine) 兩句 Uros 語的簡短寒暄。
入座聆聽屋主開講我們大 Uros 族人食衣住行面面觀。
湖鮮雖稱不上豐饒,捕捉幾條小魚還湊合,然而水盆裡密密麻麻寄生蟲實在讓人擔憂島民健康狀況;
水裡蛋白質不夠,還能往天上盤算,這裡孩子們到了 8~10 歲就得學習捕魚和打鳥技巧,
一手飛石射下路過飛禽一概曬乾處理,等到要食用時再泡湯喝,光想就覺得味道相當原始...
但住房品質倒是比預期先進不少。 拜太陽能板和現代通訊發達之賜,水上船屋也能有水有電有收訊,
光看屋內似覺生活水準可以比美現代都市。 蘆葦建材亦比想像中耐用許多,
據說蘆葦小舟一般有 2 年壽命,漂浮蘆葦船屋則高達 20 年,且妙用挺多還能搭建瞭望台、迎賓拱門等,
混著泥土的鬆軟地基也方便家庭成員一言不合、隨時可拿把鋸子切開地盤分家。
搭乘蘆葦小舟縱橫各船家水道間,越能感受 Uros Islands 社會網路之壯大,據說島上甚至還有三間學校,
這群看似浪跡落魄的湖上吉普賽或許真的混得挺好的? 在湯婆婆純樸的送客歌聲中離開短暫小島探訪,
祝福此地人民在藉由現代觀光收入提升生活水平之餘也能保持樂天知命、互助親切的先祖血脈。
遊湖行程進行下半場,續航遊湖套餐第二道主菜 Taquile Island.
約莫 5*1 平方公里的狹長地形,住著約 2,500 人口的烏托邦社會,
428 戶家庭累積世居三千年歷史的緊密關係網絡以印加古訓
“ama sua, ama llulla, ama qhilla” (do not steal, do not lie, do not be lazy) 集體約束,
純樸樂活,男女結婚前得先同居兩年,島民平均壽命則號稱高達 90~100 歲;
直到現在經濟依然相當原始,主要將島上土地分成六大塊輪耕,以養地力,加上牧羊、漁獵,
島民分六大社群以五年一輪方式依序負責全島生產勞作,收穫共享,饑饉同當。
島上沒車、供電稀缺,入夜後家家戶戶多以蠟燭或手電筒支應光明,商業活動亦有限,僅市鎮中心主廣場幾間店
販售基本生活雜貨,影印送快遞不行,繳卡費或是外賣年菜更是穿越時代太多的尖端服務。
唯一蓬勃商販物件是 Taquile 島民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編織品,竟是獨傳男性技藝,
島上男童自 8 歲起始學習織布技術,以平均耗時 2 個月完成的高帽為首的若干織物不但展現高度手藝,
也表達了 Taquile 的家庭文化---單身男子頭戴白色高帽,已婚男士戴紅色,單身女子則身著亮顏色裙擺,
婚姻狀態從衣著即可一目了然。
每年有四萬人次造訪 Taquile 小島,但在這仙境湖景信手捻來的高地廣場仍可享有寬敞寧靜,
拍照取景也大體完整無人,看來小島說小不小。 就這麼在時間停格在美好舊時光的廣場放懶晃悠,
接著當著湖景品味肥美湖鱒,快感直到一離開小島就開始下大雨的僥倖瞬間來到最高潮。
以自然景觀來說,的的喀喀湖或許是我心中這趟南美行目前的第一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