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Wed. 2017, Day 3

一早無事,自行探索昔日印加首都 Cuzco,老話一句廣場真美麗。

中餐竟是不馬虎 buffet,還順便品嚐了秘魯和智利都爭相宣示發源地的酸酒 Pisco Sour;

然而餐館當窗欣賞街景本應愜意,怎知又遇上和這幾天罷工不同訴求的大學生抗議示威,

都說拉美民風樂天無爭,不料讓我見識了其入世一面。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Qorikancha

回歸城市導覽正題,二訪 Cuzco 的我其實上回有不少景點遺珠,今天正好舊雨新知補好補滿。

頭號遺珠首推 Qorikancha 太陽殿,是自詡世界肚臍的印加帝國首都 Cuzco 最崇高的神廟,

中心中心中中心的地位可比我肚臍眼裡的陳年老垢。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神廟建築當然講究,最大特色在於神殿基座與裡外牆面全是用工整長方形石塊堆疊而成,更有灌注熔化金屬至

相鄰石塊接口、待其冷卻結構更為牢固的創意工法,稜角細節打磨分明、機關接合天衣無縫,

有時甚至牆角轉角處還硬要把同一塊石頭削成直角,而非更務實的自然拼合兩塊石頭,

印加人以勞工的無數血汗與虛擲光陰表達對神的最高敬意。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但怎麼看都覺得太陽殿比較像天主教堂? 和墨西哥城的阿茲特克大廟下場差不多,原來太陽殿原址也慘遭

西班牙殖民軍毒手,就地拆遷改建成現存的 Santo Domingo 教堂,凡征服者走過必不留痕跡。

然而諷刺的是,蓋了一個世紀的華美教堂經過幾次地震打擊後,終於在 1950 年的一次強震中傾頹,

反而是工法一絲不苟的太陽殿根基穩固、禁得起考驗,沈睡地下已久遺址這才重見天日,完成印加帝國的逆襲。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而說到不同時期統治者穿越並存的畫面,後花園階梯上正有最佳取景地點。 畫面中環繞中央草皮的建築

由右至左分別是大石塊的印加太陽殿、小石磚的 Santo Domingo 西班牙殖民教堂,以及淺綠色外牆的

現代秘魯學校與銀行:

undefined
undefined

據說印加國力鼎盛時太陽殿裡外全裹上金箔,就連中庭裡也是黃金雕像氾濫,當年還是靠這些黃金

給戰敗淪為西班牙人俘虜的印加皇帝贖的身,天子一命框金包銀。

往日輝煌雖然只能追憶,起碼室內月亮、金星、彩虹、雷電諸神祭祀神殿基本格局尚存,

再加上星象觀測小單位,重要房間皆採雙重門,內凹漸層造型恰如印加信仰中通往天國的十字階梯: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Cristo Blanco

成王敗寇,今天太陽殿踩點雖然無緣看見古印加帝國藝術結晶,起碼能透過星象與自然崇拜遺址

勉強一窺當時的精神生活。 那麼現代秘魯人的信仰層面又是如何呢? 太陽殿後接著驅車往郊外,

這就要來一睹每晚在庫斯科廣場可遙望山頭上宛如阿飄的一尊耶穌像廬山真面目。

undefined
undefined

與巴西里約名列新世界七大奇觀的 Cristo Redentor 耶穌像還真有 87 分像呢!

不過這尊山寨版耶穌像倒不是地方蓋來騙票房的,而是二戰期間一些巴勒斯坦人為逃避戰禍跑來 Cuzco,

離去前特贈神像感念城市庇護,禮尚往來期許以張開雙手施展神蹟的耶穌賜福地方居民,蔚為佳話: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Saqsaywaman

神像單純,走馬看花了事,這趟搭車上山其實主要是為了之前跟 H 校來逛過的 Saqsaywaman 考古遺址。

不過即使是舊景點也能有新知識,例如光是 “Saqsaywaman” 詞意除了發音很像 “sexy woman”、

以前理解的 “satisfied falcon” 之外,這次又聽導遊說 “Saqsay” 意為鋸齒形狀、

”waman” 則是豹頭,合在一起即指明此處遺跡意味高據山頭的美洲豹蜿蜒威武。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Saqsaywaman 最大特色,即在高山上砌起巨岩建築的工程奇蹟。

12~15m 高要塞全用石頭建成,當中 70% 石材得從距離工地 35 公里遠峽谷以人力運來,

最重一塊 11 邊形的巨石強森甚至重達 130 噸,想像在沒有輪子輔助下任務該有多麼艱鉅!

undefined
undefined

於是喜歡以搞人表達信仰虔誠的印加統治階層,再度用三萬勞力的 77 年光陰完成這座兼具軍事要塞、

聖水殿、祭壇、浴場等多功能的京站複合式建築。 無奈的是以造就世界奇觀野心出發的大建案絕非只想

秀給後代子孫一堆亂石而已---有鑒於現址只有全盛期的 30% 規模,不難想像當年 Saqsaywaman 的

大器磅礡,兩座象徵豹眼、一間象徵豹腦的三座高塔神廟直上天聽。

印加人花 77 年蓋房很了不起? 我西班牙人接著花了 400 年逐步拆除,拆完了現成建材再拿去蓋教堂,

從精神上根本壓制印加子民,留到現在的文化遺產也就只剩每年冬至在這裡舉辦的祭神慶典了。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Q’enqo

山丘上的古蹟巡禮小上加一,Q’enqo 遺址雖然名氣相對不高,其在印加文化裡的地位倒也不可小覷。

乍看以為只是路邊隨便一個山洞,其實是個包含貴族停屍間、天文觀測台、灌溉溝渠甚至露天劇場的

超超超複合建築。 融合八竿子打不著多元功能的設計概念看似不按牌理出牌,溝渠作為串連天上、人間與

死後重回大地母親懷抱的媒介多少還能貫通整篇信仰故事線,至於與其他建築部位不搭嘎的露天劇場

我姑且就裝作沒看見了。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La Catedral

下山途經示範如何用天然染料為羊駝毛上色的商場工商服務時間後重回 Cuzco 廣場,

一日遊的壓軸好戲就是眼前這座 La Catedral 大教堂。


undefined

才剛介紹完 Saqsaywaman 拆了拿去當教堂建材的慘劇,原來大部份遺骸就是到了這裡,

順著歷史下午看到晚上也算承先啟後。 從最古老的墓園部分開始擴建,歷經 100 年終於到達今日規模,

這座內部不給拍照的 Cuzco 殖民建築最高傑作至今仍是香火鼎盛,雕刻精美合唱班站台、

點點燭光、隨處可見金銀鑲嵌,展示西班牙國力之餘也見證了殖民者的橫徵暴斂。

undefined
undefined

畢竟接近閉館時間才進場,時間緊迫之下只能隨便列舉三大看點,邊聽導覽講古不怠。

第一個該注意的是祭壇,原來眼前花了 25 噸白銀貼皮的閃亮祭壇是後來加蓋的產物,

元祖木製祭壇則背靠背委身新秀祭壇之後,後台人生的滄桑歲月,箇中苦楚又有誰能體會?

undefined

第二個到此一遊觀光客絕不會錯過的名物就是這尊黑色耶穌像了。

1650 年一場大地震,當時還是白肉底的耶穌像給人抬出來祈福,結果地震立馬止息,

耶穌像自此一戰成名成為 Cuzco 地方守護神,並獲得 “Lord of the Earthquakes” 美名,

現在每年復活節前的神聖星期一都還得經歷被人抬出來遊街的慶祝傳統,只能說幾百年老雕像生活不得安寧。

遊街過程中,路邊信眾會對神像投擲紅花,鮮紅汁液留下宛如耶穌釘上十字架受難畫面重演,

而黏著性強的植物殘渣長年累積下來,和祭拜堂裡永不熄滅的香燭燻煙交互作用下,就成了耶穌曬黑的基礎啦,

想要有古銅色肌膚何必求助日曬機?

undefined

最後不得不提教堂裡的 300 幅繪畫瑰寶。 與昨天參觀過的 Andahuaylillas 教堂一樣,

此地繪畫創作雖同樣取經聖經故事題材,但總能偷渡不少在地元素展現別富趣味的詮釋,

例如嚼著古柯鹼葉的聖母瑪利亞、押解耶穌上十字架的羅馬士兵長得一副西班牙臉、穿著印加式紅袍

衣帶飄飄的耶穌等等,總能讓人會心一笑。 當中,最知名畫作首推經典「最後的晚餐」場景,

但怎麼長桌中央佳餚換成四腳朝天的印加美食烤天竺鼠、而叛徒猶大還變臉成了當年顧人怨的

西班牙殖民地總督呢?

undefined

有深度的古都,百逛不膩。

 

arrow
arrow

    real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