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16 Sun. 2016

因為本人其實跟 Boston 很不熟的關係,尚樺哥愛在 Boston 的第二天行程假手歷史徒步導覽,

你輕鬆我輕鬆大家都輕鬆。 波士頓最熱門導覽首推與一連串美國獨立事件相關的 Freedom Trail Tour,

但好好一條路線硬是很賤的拆成上下集,本著想知道結局的決心我也只好繳兩筆錢企盼歹戲收棚。







早上主要在 Boston 舊市區的導覽部分我這趟是二訪了

(Freedom Trail http://realman.pixnet.net/blog/post/44232139),

樂觀點看比起上回導覽的圓臉大嬸腔調重,今天 cosplay 美國政治名門 Quincy 家族的 Tim 小哥

解說聽來有更多冷知識 insight 也算補完我的歷史學分。

解散處 Faneuil Hall 逗留一陣欣賞音樂神童街頭藝人及其一旁納涼的吸血老爸後,

跟 Tim 說聲 we are back 接續我之前未完的 Boston 歷史劇下集,名為 North End Trail 的

徒步導覽 part 2 帶大家離開舊市區往北走完自由之路:






Blackstone Corner

就在 Northland 導覽起點 Faneuil Hall 旁邊不起眼一角,鋪石路面原來是老 Boston 的老老街區,

最早的歐洲移民即在此定居。 既然是美國的老中之老,幾間店舖的歷史地位是可想而知了,除了全美最老餐廳的

Union Oyster House 外,作為獨立戰爭期間記者時常聚集的 Bell Ring Tavern 酒館亦持輿論之先,

斗大金字招牌旁還有直白的手持搖鈴店招 logo 反映 18 世紀民智未開、人民多數為文盲的文明啟蒙期。

同樣經典的還有旁邊的 Green Dragon Tavern,黃銅窗框本是金金閃閃,但歲月不饒人氧化成一身青綠,

金龍臉綠頓時降格成 Green Dragon 也是情非得已。







Haymarket & Greenway

古裝 Tim 領軍一路向北,腳下 Haymarket 公園有張老 Boston 地圖浮雕,可看出舊時的 downtown

與陸地僅以名為 “Boston Neck” 的狹長天然陸橋堪堪相連,現在名稱 Back Bay 後灣地區的大片土地

都是後來填海造成,房地產炒得兇。




一旁長得像瓜棚也像曬衣架的長條形綠地亦是另一都更案例,前身為高速公路高架橋,後來改挖成地下隧道後

騰出空間造林還綠,如今資歷僅 7 年名為 Greenway 的休憩空間搖身一變成為老 Boston 最新建物之一,

老城新血氣象一新:




Paul Revere House

過 Greenway 高速公路後就算正式進入俗稱 Little Italy 的北角區了 (North End),

走沒多久即來到此處的人氣景點 Paul Revere 故居,其人就是美國獨立戰爭時以深夜快馬通知美國民兵

英軍來襲、敲響戰爭扉頁的關鍵人物。 其實呢,P 君只是當時示警的三個信使之一,但剛好被美國詩人將大名

寫入愛國詩作、美國學童必讀的關係平添許多稗官野史傳奇色彩,使得大家只記得 P 君偉業,

好比 20 世紀少年裡世人只記得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渾忘另兩位太空人同夥害朋友哭泣不已;

然而文學題材雖有獨厚 P 君 之嫌,詩作裡倒也忽略 Paul Revere 參與茶黨港口傾茶和快船前往費城

通知倒茶壯舉已發生、大家需隨時備戰英軍報復兩件功績,看來詩人潛意識中題材選擇也講平衡報導原則?

(另一件 fun fact 是 Paul Revere 先後兩任老婆共生了 16 個孩子,可湊一支足球隊還有替補輪換。

 果然是擅長夜騎的男人。)





Old North Church

老北教堂,聽名字就覺得好老,實際上也是 Boston 現存最老的教堂。

裁判、球證、旁證都是我的人,教堂裡主教、神父、義工也都是美獨愛國人士,當年英軍來襲的夜晚

即在此草創簡易報信系統,要是懸掛一個燈籠表示英軍走陸路,兩個燈籠則表示英軍從海路進軍,

上述的夜騎一哥 Paul Revere 即是在此接獲暗號後快馬出發示警,教堂前騎馬雕像英姿堪比中出呂布。

(不過馬頭的方向其實是跟實際奔走路線相反的,背轉馬頭只因當時 Boston 市長反對馬頭雕像正對教堂

 有褻瀆之嫌。 另外現在仍然執行信仰功能的老北教堂依舊香火鼎盛,教堂旁空地有一區即掛滿伊拉克和

 阿富汗戰爭中殉職的美軍兵籍牌供人追思。)






Copp’s Hill Burying Ground

教堂旁出現墳墓很合邏輯,歷史重要的 Boston 隨便埋都有大人物還是很合邏輯。

走上老北教堂旁邊高坡,Copp’s Hill 墓地其實沒有像是美國總統之類的特秋住戶,

但故事依舊豐富,尤其當年獵巫歪風不少無辜百姓即在此冤死,講起冤案只有一千個不合邏輯,

例如決定誰是女巫誰不是女巫全由市長胡亂制訂標準,最後市長自己親戚被指控女巫這才完全廢止獵巫行動,

而當時指控他人為女巫者可賤價取得被判女巫罪罪人財產的古怪法律也鼓勵民眾互咬一團,草木皆兵。

當中,最後一個女巫犧牲者為一來自加勒比海的年輕女性,被控女巫罪成立的原因是她雖然可用拉丁文完美

朗誦聖經,改用英文時卻略有停頓,想必是被惡魔附身之故,聽聞此悲劇一時兔死狐悲只能慶幸破英文如我

生對時代,否則女巫之王捨我其誰。





說這墳墓沒有名人其實還是有啦,黑人人權英雄 Prince Hall 墓碑一根大黑柱,黑人 size 就是不同


最後一個有意思的看點就是眼前百孔千瘡的墓碑,原來底下埋的是走私者的屍體。

生前是軍人查緝對象,死後仍不得安寧,死敵墓碑拿來練靶正好,操練新兵兼精神鞭屍真是一兼二顧:




Bunker Hill

旅途近尾聲,我們在河邊公園坐下遙望河對岸 Bunker Hill 紀念碑尖塔,一邊聽獨立戰爭早期

Bunker Hill 關鍵大戰掌故。 其時美國民兵佔據高坡地利,學院派的英軍直白的傻傻向上衝,前兩次衝鋒

都因重裝影響行軍速度、制服胸前有白色大叉成為 easy target、以及平原戰火槍爬坡瞄不準等看似明顯

可以避免的錯誤付出慘痛代價,直到第三次搶攻才慘勝收尾,反觀敗戰但說出

“Don't fire until you see the whites of their eyes” 霸氣名言的美軍此役表現

視死如歸的韌性,也證明民兵可與裝備精良正規軍一搏,此役對美軍士氣的正面影響之劇也替最終的

獨立成功打下堅實心理素質基礎。






充滿美國愛國教育的一天。

arrow
arrow

    real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