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3 , 6/22 Mon ,2009

住了12天的 Smart Russell Square 雖然偶爾埋怨這裡狹窄的地下室混居16男女,有熱情者深夜忘情交談、

單親媽媽管不住小孩自己又打呼鎮天雷、也有丟個棉被也要半夜開燈的囧男等等狀況百出,衛浴也是

很沒腦的設計 網路也僅小區域訊息尚佳  服務也是讓人不敢恭維,簡言之生活情況比當兵也好不到哪去

的難民窟,如今真要離開這裡竟又有些簽掛?  包含昨晚遇到的台灣有為青年、雌雄莫辨女強人與香港 girl

讓我體驗人與人相處的美好,但其中我更不捨我的璞玉女staff,然而想那愛把妹的印度阿三如狼似虎,

淪陷恐怕也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sigh)




Manchester

一路向北離開倫敦前往除了足球外似乎甚麼都還好的曼徹斯特。 但除掉曼聯足球隊 這裡就沒甚麼好談的嗎?

身為工業革命的中心 古蹟還是有一定水準外加擁有科學產業博物館,另外自然環境而言這裡則是全英國

雨量最豐富的地區 (ㄟ...對觀光客好像不是好消息)。 來到現代感十足的火車站  精心的門面讓我

對曼徹斯特第一印象評價頗高,而走去旅館的途中也看到打著李小龍名號的武館招牌  旅館本身就更是

大勝先前的倫敦貧民窟  硬體窗明几淨  服務賓至如貴;可是呢,隨後閒逛曼徹斯特市區卻有種

不太有特色的感覺,想是跟倫敦沒多大區隔 卻又規模遠遠不如吧?  但市政中心絕對值得一遊,

從上面的橫幅看到這裡想爭取成為 2018 年世足賽主辦城市,也讓人期待曼徹斯特未來的改頭換面;

至於其他地方嘛,有又見維多利亞雕像 讓我心生失眠時乾脆默數一尊維多利亞  兩尊維多利亞 三尊維多利亞

的公園、生意奇差無比的購物中心、十室九空充分展現金融海嘯威力的商店街,以及沒剩下多少的 Castlefield

羅馬人遺跡。 簡言之有來到新環境的新鮮感卻又有效益遞減的索然,即使不至於像十個旅人九個說遜的程度,

曼徹斯特絕對不足以靠觀光闖出一片天。 (不過有個旱地拔蔥 感覺禁受不起十級風的骨感希爾頓飯店非常有型)



身為牌樓控 我又再度有意無意晃到中國城。 小小又分散的中國城  僅需雙腳瀟灑走一回 沒了! 

所以比起周圍密集的中文字招牌,比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眾多的吃到飽餐廳,西式中式選擇多元,

而我選擇的中式 buffet 更有巴掌臉廈門正妹坐鎮  賺了。


 

Liverpool

曼城利物浦雙城記,即使坐火車的時候遇到一個盡責的查票員老頭  出去上個廁所回來還要被懷疑闖關頗曲折,

仍不減損我初見利物浦的驚艷。 人常說沒有期待就不會有失望,這裡我不打算取其貶意 而想強調利物浦

市容遠高於我預期的魅力;事實上不只我個人偏好,世界文化遺產的 Mersey 河岸舊時代建築林立、亞伯特船塢

則搖身一變成為現代美術館以及酒吧餐廳群雄割據的娛樂重鎮,因此這般古蹟再造與新市鎮開發雙管齊下的活力

讓每個旅客都能深感低估這裡的吸引力,也讓利物浦榮膺2008年的歐洲文化之都。



首先是一眼望不完的購物中心,從車站到河港從不間斷,不過當然想到利物浦就會提起搖滾樂

以及傳奇樂團披頭四,這城市也跟昨天的亞芳河畔史特拉福做法一樣大方的以披頭四為旅遊賣點,

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可見披頭四相關畫像公仔雕塑文宣,甚至光披頭四主題旅遊團就有巴士 計程車等

多元選擇 (連軍中那種海陸兩棲搶灘車也可以坐 只是這個行程當然跟披頭四沒啥關係),無奈當我們終於

找到報名處的時候 唯一負擔的起的巴士團已離站,只好打起精神自己來,順著利物浦官方為自行徒步觀光者

貼心設計的「馬修街藏寶圖」按圖索驥,走訪與披頭四密切相關的馬修街。



包含披頭四發跡的 Cavern 酒吧  約翰藍儂的雕像 刻滿披頭四相關歷史人名的名人牆等,若感覺依然無法

填補錯過巴士導覽團的遺憾也沒關係  亞伯特船塢區的碼頭邊還有一個披頭四故事館,鉅細靡遺以蠟像搭布景

再輔以錄音錄影以及文字敘述的方式重現披頭四傳奇的緣起,儼然看德州電鋸殺人魔前傳電影那樣扣人心弦。

昔日披頭四成員照片裡完全是看不出將來有所作為的不良少年 讓我對滿街的惡少心生期許、保羅麥卡尼與

約翰藍儂史詩般天雷勾動地火的第一次相遇、披頭四與貓王的王見王會面、根據紀錄片迷妹尖叫至痛哭流涕

甚至昏倒  就連男歌迷也是為了要與偶像更靠近而跳海企圖游向披頭四的船隻,比葡式蛋塔厲害好幾倍的披頭四

狂熱旋風席捲全球......  披頭四是我這樣一個完全不是搖滾樂迷也會沉迷的樂團,但再逛故事館又會

有新的發現與感動;感動到故事館尾端那間僅放置一架白色鋼琴  背景音樂是 "imagine" 的空蕩房間時

達到頂點,令人深刻體會既簡單又意涵強烈的藝術。  (出口後有一系列約翰藍儂和小野洋子的親密照。

不修邊幅的兩人在我看來  根本就是火影忍者裡面的牙跟赤丸嘛)


造型前衛有如酒精燈的大都會大教堂縱使遠在看不見的高坡,一心想贖罪的我還是必須前往參觀。

而從不諱言自己是中國城控的我,在這裡又有取景的對象,除牌樓外甚至有大同大同國貨好的小招牌;

只是 "knight street" 為何要翻譯成「勵德街」,直到現在我仍不得其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al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